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二次油的乙烯装置急冷系统工艺模拟与研究

全先亮  
【摘要】: 急冷系统是乙烯装置裂解气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其常常成为制约乙烯装置产量以及长期稳定运转的瓶颈,是乙烯装置改建、扩建的重点、难点。本文根据国内齐鲁乙烯装置急冷系统实际操作数据,采用流程模拟软件PRO/II对急冷系统进行流程模拟,并对影响急冷系统的操作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 来自裂解炉区的裂解气组分异常复杂,其组分数据不能实际测得,但它对流程模拟结果正确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逆推法,利用急冷系统处理后的水洗塔塔顶裂解气数据和汽油、柴油、燃料油数据加和逆推来代替急冷系统进料裂解气。急冷系统流程模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料组分中含有C9以上很多不确定物质的石油馏分。由于软件提供的石油组分数据库是以原油为基础的,因此裂解炉得到的二次油的物性参数很难用软件提供的石油组分数据库准确地算出,这是导致急冷系统难于模拟计算的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新的计算石油馏分的方法:真组分法和混合组分法。真组分法的基本思想是用具体组分的沸点把石油馏分的实沸点曲线切割成一系列的窄馏分,然后选择沸点、密度与每个窄馏分最接近的真组分来代替窄馏分。混合组分法的基本思想是用Riazi关联式求得石油馏分整体的%CP、%CN、%CA分布,然后将石油馏分切割成一系列窄馏分,计算出每个窄馏分的正常沸点和密度。在PRO/II的组分库中选取与窄馏分的沸点和密度最接近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假设%CP、%CN、%CA在每个窄馏分的分布与石油馏分整体的分布一致,则每个窄馏分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含量就确定了,这样每个窄馏分可以用一个烷烃,一个环烷烃,一个芳烃代替。 根据以轻组分为主且含有大量水蒸汽的裂解气组分特点,选用SRK和BK10热力学方程及相应的计算求解方法,对齐鲁乙烯装置急冷系统进行模拟。在模拟计算基础上,本文研究分析了急冷油取热比例、急冷油取热量、汽油回流量、柴油侧线采出量等参数对急冷系统的影响,得出了许多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得结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兴松,杨春生;乙烯装置急冷系统流程模拟计算方法的探讨[J];乙烯工业;2003年02期
2 贺春莲;任丽丽;;真组分法石油馏分描述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年02期
3 董忠杰,盖月庭,谢红霞,果卉,洪庆尧;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减粘技术的研究[J];乙烯工业;2004年02期
4 吴惠锦;;石油馏分新的组成分析法[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1年11期
5 罗雄麟;石油馏分蒸馏曲线数学模型的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3期
6 尹瑞竹;;油品蒸发损耗分析[J];科技资讯;2006年12期
7 宗汉兴,方文军,俞庆森,林瑞森;辽河原油馏分焓值的研究(Ⅱ)[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5年02期
8 罗雄麟;李瑞丽;;石油馏分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5年02期
9 熊献金;新的石油馏分导热系数普遍化关联式[J];炼油设计;1997年05期
10 李少萍,徐心茹,文建发,张一安;热力学模型对石油低压汽液平衡计算的适用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1 方文军,宗汉兴,俞庆森,林瑞森;石油馏分液体焓值的虚拟正构烷烃算法[J];炼油设计;1995年03期
12 张志三;关德俶;徐文俊;;利用光的联合散射效应进行石油馏分的分析问题[J];化学学报;1956年06期
13 唐苏欣;韦利行;汪文虎;;用改进的Hakuta-Hirata法推算烃类和石油馏分的临界性质[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9年07期
14 寿德清,刘建华,王丛岗,向正为;石油馏分临界性质ERD预测方法的考察与修正[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6期
15 张成海,李承烈;利用状态方程计算石油馏分相平衡的连续热力学方法[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6年02期
16 王从岗,张艳梅;用ndM-GP模型和基团贡献法预测石油馏分临界性质的探索[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8年02期
17 寿德清;向正为;;石油馏分气—液平衡的考察(四)——几种常见气—液平衡计算方法对国产石油馏分的适用性[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7年02期
18 耿英杰;郑国安;;石油馏分的四种平均沸点的矩阵计算[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2年06期
19 马林,方文军,宗汉兴,俞庆森;连续热力学方法计算石油馏分饱和蒸气压[J];炼油设计;1998年05期
20 吴梅,田松柏,陆婉珍;石油馏分及产品中元素硫的示波极谱测定[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先亮;高光英;孙希瑾;李鑫钢;;乙烯装置急冷系统模拟——混合组分法[A];第二届全国塔器及塔内件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颖;李东风;;急冷油系统结垢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楠楠;张志恒;姜斌;李鑫钢;;福建80万吨/年大型乙烯装置急冷系统关键技术集成[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龚嶷;杨振国;;乙烯装置急冷油/稀释蒸汽换热器列管交替腐蚀研究[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许光;濮芸辉;刘艳升;;石油馏分相对分子质量关联的开发与评价[A];石油化工应用技术论文集[C];2004年
6 罗淑娟;李东风;;乙烯装置汽油分馏塔模拟与探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7 何琨;马紫峰;吴德荣;;乙烯裂解工艺过程的设计优化[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郭新;王强;;浅议乙烯装置进一步降低能耗的工作重点[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胥吉昌;程兴国;王学东;单明修;;抑制焦化装置大油气线结焦的对策及讨论[A];山东石油学会炼制委员会2009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文婷;关春光;宋旭立;;MSR技术在催化装置上的工业应用[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嶷;石化、火电工业用换热管的腐蚀失效分析及其性能评价[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先亮;基于二次油的乙烯装置急冷系统工艺模拟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于婷婷;乙烯装置急冷系统工艺模拟及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秦岭;汽油分镏塔及急冷系统的模拟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索文礼;兰州石化乙烯装置急冷系统工艺模拟及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马宗宁;原油蒸馏过程的工艺计算及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许斌;乙烯装置急冷系统工艺模拟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任丽丽;真组分法石油馏分描述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宋立臣;乙烯装置急冷油增粘和急冷塔结垢的探讨[D];天津大学;2007年
9 刘娜娜;高酸高硫原油的腐蚀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申玉辉;乙烯裂解急冷器错流射流雾滴蒸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森;齐鲁乙烯一条跨线年省五百万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乙烯:突破极限做大蛋糕[N];中国石化报;2003年
3 陶炎;在线柴油清洗新技术年节约费用100万元[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廖和明 通讯员 郝艺;借得东风添新绿[N];中国石油报;2011年
5 通讯员 谢文艳 孙鑫;石化公司乙烯生产突破千万吨[N];大庆日报;2011年
6 杨晓丹 黄玲;科技做活天津乙烯[N];中国石化报;2003年
7 记者 廖和明 通讯员 孙鑫;老树新枝科技掘金[N];中国石油报;2010年
8 吴国英;宁夏石化科技创新助推企业发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穆钰 程汝江;天津乙烯强化“三基”回报丰[N];中国石化报;2004年
10 隗永梅;自强不息天行健[N];中国石化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