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液固循环流化床吸附银杏黄酮的研究
【摘要】:
目前运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银杏黄酮主要是在固定床和膨胀床中进行,固定床操作稳定性高、易于控制,但是当固体杂质存在时,易阻塞流道。膨胀床在进行吸附操作时,降低了床层阻力,使颗粒实现了稳定分级,但是其吸附、清洗、洗脱、再生均要进行切换操作,比较繁琐。液固循环流化床(LSCFB)作为一种吸附分离装置,与固定床、膨胀床相比,具有操作连续化、传质速度快、液固间接触良好以及轴向返混程度小的优点。本文旨在探讨LSCFB银杏黄酮吸附作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考察了LSCFB的颗粒轴向固含率分布、流体流动状况、液相混合行为以及银杏黄酮大孔树脂吸附的特性及规律。
本文首先运用电导法和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法研究了LSCFB下行床和上行床的轴向固含率分布,研究表明,下行床中密相区颗粒轴向固含率在0.35~0.55之间;稀相区在0.1以下,自由区为0。上行床中轴向固含率在0.01~0.04之间,基本上呈均匀分布。然后考察了LSCFB流体流动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表观液速下,颗粒粒径越大,密相区高度越小。主水流和辅助水流单独变化时,颗粒循环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以KCl为示踪剂,采用电导率仪分别研究了LSCFB下行床和上行床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实验得出下行床RTD无因次方差在0.1左右,液相返混系数Daxl在1.85×10-6~1.81×10-5之间,Bo准数在10.4~16.9之间,床层比较稳定,接近平推流。上行床无因次方差在0.2~0.3之间,Daxl在1.48×10-3~2.96×10-3之间,Bo准数在5.65~7.44之间,说明上行床由于滞留区、循环流等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返混。
对LSCFB吸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其结果表明,下行床表观液速越小、颗粒装柱量越大、颗粒循环速度越大对LSCFB吸附越有利。从LSCFB四因素三水平吸附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颗粒粒径范围为0.45~0.6mm、装柱高度为50cm、颗粒循环速度为0.285kg/m2·s、下行床表观液速为0.15mm/s。
最后进行了LSCFB上行床脱附模型和下行床吸附模型的研究,其结果表明,上行床模型能够预测床体的脱附情况,实验值与计算值之间吻合的比较好;下行床模型能够预测床体的吸附情况,由于密相区大孔树脂颗粒流化时会有少量的返混,所以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之间会有一定的偏差。
|
|
|
|
1 |
王振宇;田福;;大孔树脂吸附纯化蓝靛果红色素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08期 |
2 |
凌庆枝;袁怀波;;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芦根中总酚酸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08期 |
3 |
魏浩;陆兆新;吕凤霞;翟亚楠;郭昊;郝慧;别小妹;;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ES-2发酵产抗菌脂肽消泡剂的筛选及脂肽的提取和纯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2期 |
4 |
刘艳芳;唐庆九;杨焱;张劲松;冯娜;周帅;;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发酵液中虫草素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
5 |
夏笃祎;;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的孔结构设计及合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78年Z1期 |
6 |
魏英勤,房海燕,袁久荣;正交设计法优化黄连提取液大孔树脂洗脱条件[J];中国药业;2003年06期 |
7 |
胡秀峰,冯长根,曾庆轩,周绍黄;大孔树脂在红霉素提取中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年01期 |
8 |
高俊刚,崔岳,王红,张顺霞;MMA-DVB大孔树脂对二氯苯酚等的吸附性能[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9 |
王标诗,刘慧霞,张吉,梁海欧;大孔树脂对酒精废液中色素物吸附特性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年01期 |
10 |
井乐刚;张永忠;;用大孔树脂从大豆乳清中纯化大豆异黄酮[J];化工学报;2006年05期 |
11 |
徐金瑞;张名位;刘兴华;孙玲;;大孔树脂对黑大豆种皮花色苷的纯化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04期 |
12 |
赵大洲;邱鹰昆;陈继永;刘淑梅;姜永涛;;大孔树脂富集蟾皮总二烯内酯的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10期 |
13 |
袁怀波;江力;陈宗道;;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木瓜总三萜酸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7年04期 |
14 |
张郁松;;大孔树脂法纯化辣椒碱的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年02期 |
15 |
陶锋;李向荣;占洁;;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钱草总黄酮工艺研究[J];医药导报;2009年05期 |
16 |
刘树兴;花俊丽;马文锦;;树脂法纯化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9年07期 |
17 |
杨建军;马晓迅;王贵军;;大孔树脂吸附固定化脂肪酶机理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8 |
孟宪军;吴倩;商红军;;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五味子乙素[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9期 |
19 |
王如;王承明;;大孔树脂纯化黄连木粕多酚[J];食品科技;2009年11期 |
20 |
商进超;岳金彩;杨霞;周波;;XDA-200大孔树脂吸附二苯基甲烷二胺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