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接触电阻数学建模与参数分析

吴芝亮  
【摘要】: 燃料电池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不经过燃烧而直接转换为电能。其中,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以其启动快、排放低、工作温度低等优点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PEM燃料电池内双极板/气体扩散层间接触电阻是造成其正常工作状态下能量损失的重要来源。 本文研究了PEM燃料电池内石墨双极板与炭纸气体扩散层间接触电阻的形成机理。通过建立接触响应的数学模型,得到接触面上接触电阻与压力的关系,并系统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论文取得了如下成果: (1)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接触电阻回归分析方法。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进行实验设计,运用有限元法计算细观接触响应,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细观接触响应模型并计算出双极板/气体扩散层接触面上压力与接触电阻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气体扩散层中炭纤维各向异性的材料属性及其在接触过程中的横向弯曲变形对接触电阻估计值有较大的影响; (2)发展了接触响应解析模型。通过简支梁弯曲理论及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细观接触模型,运用概率论得到双极板/气体扩散层接触面上接触电阻-压力关系; (3)基于接触电阻的解析模型,进一步对影响接触电阻的相关参数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讨论。通过参数分析对双极板与气体扩散层的实际制备过程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本文中所建立的接触电阻模型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金属双极板与炭纸气体扩散层间的接触,并对采用炭纤维布作为气体扩散层时接触电阻的估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熊麟;秦少雄;颜学敏;苏高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研究进展[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0年01期
2 陈友兴;蔡珣;冯凯;沈耀;;银离子注入对316L不锈钢导电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01期
3 王东,李国欣,夏保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材料腐蚀性能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朱文菊;燃料电池用石墨材料[J];炭素;2004年04期
5 张志恒;刘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设计与制作[J];电力学报;2009年06期
6 罗晓宽;侯明;傅云峰;侯中军;明平文;衣宝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压石墨双极板研究[J];电源技术;2008年03期
7 刘丰峰;卢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通信电源技术;2009年02期
8 彭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设计与优化[J];力学与实践;2009年05期
9 沈春晖,潘牧,罗志平,袁润章;水泥∕石墨导电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含水率研究[J];电源技术;2005年08期
10 沈春晖;潘牧;罗志平;袁润章;;石墨/聚合物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03期
11 孙斌;邹彦文;张杰;贺俊;郑永平;;热塑性树脂基碳素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研究[J];电源技术;2006年07期
12 李建新;陈惠;刘洪波;杨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研究[J];炭素技术;2008年02期
13 王文增,王宇新;石墨板-碳纸接触电阻的测量[J];电源技术;2005年09期
14 刘宗浩;许莉;王宇新;;石墨/酚醛树脂复合板与碳纸间接触电阻[J];化工学报;2006年02期
15 陈惠;刘洪波;杨荔;何月德;杨丽;;不同导电骨料配比对复合双极板性能的影响[J];电池工业;2009年05期
16 XinY;工程塑料制燃料电池取得进展[J];国外塑料;2005年02期
17 毕鸿章;;东邦特耐克斯公司开发出用于燃料电池的碳纤维织物[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0年06期
18 夏定国,赵煜娟,王振尧;燃料电池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对策[J];新材料产业;2004年01期
19 陆天虹,邢巍;燃料电池——并不十分遥远的环保型电化学发动机[J];新材料产业;2003年09期
20 王秀红;;采用电磁成型制作燃料电池双极板[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碩仁;邱弘興;;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现况与未来发展[A];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及应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机械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明宇;倪红军;朱昱;李飞;骆兵;;中间相碳微球/石墨材料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黄明宇;倪红军;朱昱;李飞;骆兵;;中间相碳微球/石墨材料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4 孙红;吴玉厚;张珂;高晓佳;;气体流量对PEM燃料电池电流密度分布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孙红;吴玉厚;张珂;高晓佳;;气体流量对PEM燃料电池电流密度分布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6 高晓佳;孙红;吴玉厚;张珂;;PEM燃料电池操作参数优化实验[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高晓佳;孙红;吴玉厚;张珂;;PEM燃料电池操作参数优化实验[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8 李永振;;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及产业化[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何琨;吴德荣;马紫峰;;大型乙烯裂解炉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联合[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韩敏芳;彭苏萍;王立刚;;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制备方法评述[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芝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接触电阻数学建模与参数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2 段东红;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铜阳极电化学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广进;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及膜电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广进;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及膜电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阎景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制与电极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2年
6 崔春华;多元金属纳米结构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田植群;低温燃料电池用纳米催化剂新型制备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8 刘宗浩;用于PEMFC的石墨/聚合物复合材料双极板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聂明;WC增强燃料电池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侯中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抗CO电催化剂及电极结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映辉;热处理改性不锈钢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2 马小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石墨复合板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潘朝光;PEM燃料电池蠕虫石墨/树脂复合双极板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燕希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研究[D];大连铁道学院;2001年
5 王志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的鲁棒H_∞控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孟艺飞;小型氢空燃料电池结构及操作条件优化的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7 劳国洪;电催化氧化溶液硫化物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文增;聚吡咯/复合石墨板—气体扩散层接触电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赵巧云;基于光伏发电微源的微网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张巍;燃料电池内阻测试用交流变频信号源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扬;燃料电池,掀起你的盖头来[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郑惠荣;21世纪的能源燃料电池[N];中国建材报;2001年
3 ;燃料电池-未来的燃料[N];中国汽车报;2000年
4 刘四旦;燃料电池研发应立足四个重点[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房琳琳;王诚:为燃料电池做“保湿”[N];科技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宋剑峰;燃料电池:21世纪的能源主流[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7 陈锐;日本燃料电池市场将急剧扩大[N];国际商报;2003年
8 ;燃料电池与汽车行业的革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9 ;NEC工程师 为你解读燃料电池[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吴凡;奥运公交将难见燃料电池身影[N];机电商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