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贯线切割机器人作业单元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密切结合新型5自由度混联机器人TriVariant-B的钢管相贯线切割应用,系统的研究了该机器人运动学与工作空间分析、空间连续轨迹规划、控制系统开发及钢管相贯线切割工艺等相关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论文取得如下创造性成果:
采用矢量法建立TriVariant-B混联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基于避免干涉和奇异位形的考虑,在末端执行器逆解多解中正确选择了合理解。采用Newton-Raphson法构造出2自由度球面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数值算法,并用C语言和LabVIEW环境开发了用于机器人末端位姿实时监控的位置正解软件模块。计算结果表明,在本文开发的控制系统中,位置正解运算时间为35μs,满足了实时性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联机器人的速度映射模型,进而为后续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提供了运动学基础。
根据机器人尺度参数和铰链运动范围约束条件,建立了工作空间边界约束方程,得到TriVariant-B机器人的可达位置空间。在此基础上,应用极坐标描述方法,构造出可达位置空间内部任意点的姿态空间模型。利用上述模型可保证末端执行器在工作空间内的运动连续性,进而为轨迹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独立规划点和矢量轨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矢复合运动的时间同步规划算法和轨迹段间过渡算法,保证了末端执行器位姿运动的同步和轨迹过渡问题。针对任意空间曲线和参数化空间曲线,提出一种基于耦合速度曲线的连续运动轨迹规划方法和轨迹插补算法,在二阶近似条件下可获得理想的轨迹精度,进而将操作空间轨迹映射到关节空间后,利用分段三次样条函数可得到C2连续的高精度实时控制轨迹。
基于PC+Motion Controller构建出TriVariant-B混联机器人控制系统核心硬件平台,并结合切割、焊接、喷涂、轻型加工、装配及搬运等多种应用场合,利用可重构思想设计了控制软件的逻辑架构。应用图形化编程环境LabVIEW实现了机器人控制软件的模块化与层次化设计,开发了控制系统回零、轨迹控制、点动控制、在线仿真、网络通讯等核心功能。这种基于数据流的编程方式可有效缩短软件开发和测试周期,提高开发效率。
以TriVariant-B机器人为核心构建机器人相贯线切割作业单元,系统地研究了快速零点标定方法、钢管在机器人工作空间中的最优摆放位姿与定位方法和预留坡口角相贯线切割动态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基于上述关键技术开发的机器人相贯线切割作业单元成功应用于钢结构生产企业并完成多项石化用火炬塔架相贯线切割任务。
|
|
|
|
1 |
臧继元;刁燕;陈勇;;七自由度微创手术机器人运动学及其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2期 |
2 |
李萍;一种新的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3 |
罗进生,张永俊;末端轨迹指定的机器人最优二次轨迹规划[J];机床与液压;2002年03期 |
4 |
梅江平,王攀峰,黄田;二平动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J];制造业自动化;2004年09期 |
5 |
邹琴,郭隐彪,范剑红;一种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6 |
富历新,居宇澄,刘志远,邹红;五轴三联动裁片倒边机数控系统的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1995年01期 |
7 |
赵东标,查选芳,王珉,朱剑英;基于螺旋理论的机械手最优位姿轨迹规划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1999年04期 |
8 |
边广韬,叶长龙,王涛,李力;机器人作两圆柱相贯线运动的一种轨迹规划方法[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2年09期 |
9 |
侯放鸣,肖春林,张宇河;一个实用的机器人两级规划与控制系统[J];机器人;1990年01期 |
10 |
边广韬,叶长龙,赵建国;机械手的一种轨迹规划[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11 |
刘广超,周学才;空间椭圆弧轨迹规划的实现方法[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2年03期 |
12 |
周学才,刘广超;三次样条曲线轨迹规划的实现方法[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3 |
石宏,郭建烨,蔡光起;基于位移螺旋与Chasles定理的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4年10期 |
14 |
方菲,刘平安;抛物线过渡的并联机器人线性轨迹规划[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5 |
刘廷荣,吴瑞珉;一种含移动副七自由度机器人操作机轨迹规划[J];机器人;1994年05期 |
16 |
杨国军,崔平远,崔祜涛;导弹装弹车机械手轨迹规划方法研究[J];航空兵器;2001年01期 |
17 |
周凤余,杨福广,刘明,张志献,宋锐,李贻斌;基于插补算法的大型喷浆机器人轨迹规划[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8 |
陈善君;高元楼;;蒙特卡洛方法在Tricept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6年11期 |
19 |
张小江;高秀华;张永智;;基于DELMIA/IGRIP的工业机器人仿真[J];机械与电子;2007年02期 |
20 |
王朋;段志善;贺利乐;潘芳伟;;新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