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半主动悬架的首次穿越与随机最优控制研究
【摘要】:
悬架系统是汽车中实现行驶平顺性和行驶安全性的主要机械结构,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汽车半主动悬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确定系统中。由于路面激励是典型的随机激励,因此用随机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非线性运行规律及动力学特性和控制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考虑外界随机激励对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影响,将路面激励简化为高斯白噪声,建立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单自由度随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该弱阻尼弱激励的拟不可积Hamilton系统,首次运用拟不可积Hamilton理论和乘积遍历性定理计算了模型的Lyapunov指数,分析了系统的局部稳定性,通过对一维扩散过程的边界分析,得出该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条件;根据系统响应的联合概率密度和平稳概率密度以及不同参数条件,研究了该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随机Hopf分岔行为,还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并对分岔参数进行了分析。
2、考虑外界随机因素(路面激励)的影响,建立二自由度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随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首次运用随机平均法,将Hamilton函数表示为一维扩散过程,通过分析系统奇异边界的性态,得到了系统全局稳定性的条件,并建立了可靠性函数和“首次穿越”时间的概率密度所满足的BK方程。结合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得到了数值结果,还分析了“首次穿越”现象对系统性态的影响,得到了该系统发生首次穿越现象后的动力学行为。
3、首次利用随机平均法及随机动态规划原理导出了以最大可靠性为目标的随机最优控制策略,说明了当控制力为有界函数时,随机最优控制即是Bang-Bang控制。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受控系统的可靠性函数、“首次穿越”损坏的概率密度函数所满足的偏微分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数值结果表明,随着控制约束力的增大,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了增强,系统被破坏的可能性将会降低。
|
|
|
|
1 |
陈龙,李德超,周孔亢;一种新的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
2 |
周立开,陈龙,江浩斌,汪若尘,汪少华;车辆半主动悬架的试验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3 |
赵研;寇发荣;方宗德;;汽车天棚控制半主动悬架模型仿真与性能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6年11期 |
4 |
赵治国;余卓平;尹明陆;;半主动悬架磁流变液减振器研究[J];汽车工程;2007年08期 |
5 |
宋慧新;李翠芬;;基于频率分析的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方法研究[J];汽车工程;2008年06期 |
6 |
刘建;马明星;;多级可调的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7 |
赵以强;郭玲;王海燕;;基于神经网络控制器的半主动悬架的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9年11期 |
8 |
朱华;;车辆半主动悬架联合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12期 |
9 |
任萍丽;马承广;;磁流变半主动悬架(MRC)技术之应用[J];汽车与配件;2011年01期 |
10 |
朱华;;基于ADAMS与Matlab的半主动悬架联合仿真研究[J];汽车零部件;2009年10期 |
11 |
刘海生;付正飞;;基于Matlab的汽车半主动悬架动力学仿真与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08年08期 |
12 |
任萍丽;马承广;;磁流变半主动悬架(MRC)技术[J];轻型汽车技术;2010年Z4期 |
13 |
张慧刚;杨建伟;李捷;贾志绚;;车辆半主动悬架动力学分析及模糊PID控制仿真[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年01期 |
14 |
汪小平;陈忠;白学敏;;某4×4车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7期 |
15 |
孙涛,黄震宇,陈大跃,蔡良斌;模糊控制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汽车技术;2002年06期 |
16 |
赵迎生;半主动悬架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J];汽车电器;2002年S1期 |
17 |
谢俊,刘军,郭晨海,马履中;汽车半主动悬架的多目标遗传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5期 |
18 |
王涛;洪家娣;钟礼东;张会明;;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年05期 |
19 |
赵霞;白士红;张永发;;汽车半主动悬架的鲁棒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09期 |
20 |
孙晋厚;索双富;肖丽英;;车辆悬架主动控制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