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材料多轴疲劳寿命及微观结构研究
【摘要】:
橡胶制品通常是在周期性复杂应力状态下使用的,橡胶材料的疲劳断裂性能往往决定这些制品的疲劳寿命。为了保证橡胶制品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橡胶材料疲劳特性及疲劳断裂微观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两种配方的填充型硫化天然橡胶进行了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宏观力学性能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低硬度的材料A与高硬度的材料B相比,表现出了更明显的高弹性,填充物与基体之间具有更好的粘附性;完成了一系列对于单轴和多轴疲劳实验,橡胶材料的动态疲劳过程均可分为三个阶段:循环软化阶段、微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和裂纹失稳扩展阶段,且橡胶材料均表现出循环软化特征,具有明显的Mullins效应;与材料A相比材料B软化程度要大些,对于同种材料的橡胶而言,橡胶初始由Mullins效应造成的软化的程度取决于加载历史中经历的最大应变;在相同等效应变幅下,与比例循环加载相比,非比例加载表现为明显的非比例附加循环软化现象;在相同应变幅值下,两种材料多轴加载路径对应材料寿命远远低于单轴加载寿命;材料A的寿命远远的高于材料B;老化后试件的疲劳寿命要比未老化的材料疲劳寿命小的多。
在循环非对称载荷作用下,橡胶具有棘轮效应,轴向棘轮应变随着轴向应力和剪切应变幅值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加载幅值下,加载速率主要影响初始变形,当材料经历较大的轴向载荷和大的应变幅后,随后的较小加载条件下产生的棘轮应变的发展会受到明显抑制;在多轴棘轮效应实验中,蠕变的影响不可忽略,且占很大的成分。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表明:材料A为空穴引起的失效,材料B为剥离导致疲劳破坏;随着载荷幅值的减小,材料A在单轴载荷下,断口表面浮出更多更大直径的球状颗粒,而多轴载荷下,可以看到很深的裂纹;随着载荷幅值的减小,材料B在单轴载荷下,断口表面鱼鳞片越来越大,表面越来越平整,而多轴载荷与单轴载荷相比,断口表面看上去更加平整,并且随着载荷幅值的减小,断口逐渐呈现波浪形貌;
通过微观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应变幅值的增加,无论载荷是单轴还是多轴状态下,橡胶材料吸光度比值随着幅值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体系中的结晶含量也随之增加。多轴加载情况下结晶谱带增强的趋势比单轴加载情况下要弱很多;通过对材料B交联密度的测定,发现无论是单轴还是多轴循环载荷作用下,其交联密度都随着轴向应变幅值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在相同的轴向应变的作用下,多轴载荷作用下破坏试件的交联密度比单轴的大。
利用现有橡胶材料疲劳损伤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评估:尽管等效应变法有着种种弱点,但是在对两种配方的填充型硫化天然橡胶多轴疲劳数据的拟合中,还是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能量法应变能密度(SED)模型对于多轴预测结果较差,整体偏于保守;开裂应变能密度(CED)模型考察了某一临界面上的能量,对两种配方的填充型硫化天然橡胶多轴疲劳预测结果都较好,大部分数据在两倍分散带以内。尝试采用金属多轴疲劳领域经典的临界面拉伸型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评估:Chen-Xu-Huang模型,在两种材料中均有较好的的预测结果;而Wang-Brown模型和SWT模型在材料B中有较好的预测结果,在材料A中寿命预测结果却较差;提出新的考虑非比例附加软化的模型中引入应力项以考察非比例附加循环软化对疲劳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模型克服了试验数据的分散性,可以更好地预测材料的寿命,两种材料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的都很好。
|
|
|
|
1 |
汪艳萍;李春莲;卫忠玲;路智敏;;疲劳硫化天然橡胶交联密度测试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2 |
D.Kiroski;张保林;;用硫醇-胺化学探测剂检测NBR硫化胶的网络特性[J];橡胶参考资料;1998年12期 |
3 |
芦明,宋永莱,袁其凤,刘洪,黄志萍;弹性体交联密度测定仪的改进及其应用[J];含能材料;1999年03期 |
4 |
尹以高;王文明;;有机硅密封胶的结构和性能(Ⅰ)[J];化学与粘合;2008年05期 |
5 |
孙学红;赵菲;牟守勇;赵树高;;不同白炭黑填充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的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2009年04期 |
6 |
武利民,于在璋,李伯耿,潘祖仁;ASA核—壳乳液聚合研究Ⅲ 聚合动力学和接枝率[J];塑料工业;1992年02期 |
7 |
陈平;张岩;林再文;;环氧树脂平均分子量对其固化物性能影响的研究[J];绝缘材料;1993年05期 |
8 |
唐颂超,陆冲,李学岱,吴张永,周达飞;校准曲线法测定SBR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及交联键结构[J];合成橡胶工业;2003年01期 |
9 |
陈玉坤,贾德民,王小萍,贾志欣,丁剑平;原位生成甲基丙烯酸镁补强天然橡胶的研究(英文)[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0 |
陈朝晖,王迪珍,孙仙平;综合促进剂EG-3和VP-148在EPDM中的应用[J];橡胶工业;2005年10期 |
11 |
周扬波,贾志欣,贾德民,古菊,王跃林,段先健;NR/改性气相法白炭黑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橡胶工业;2005年11期 |
12 |
郭宇波;王炼石;张安强;周子航;;稀土掺杂高耐磨炭黑填充型粉末NR研究 (Ⅱ)交联密度[J];弹性体;2006年02期 |
13 |
李军鸽;张萍;于广水;程俊梅;赵树高;;动态疲劳对未填充天然橡胶硫化胶结构与动态黏弹性的影响[J];合成橡胶工业;2008年02期 |
14 |
黄军左;杨星星;黄忠良;;环保型聚乙烯-丙烯酸吸水树脂的合成[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9年01期 |
15 |
刘富双;凌鸿;张华;刘向阳;顾宜;;双酚A型苯并噁嗪与酚醛型环氧树脂共混体系的固化反应与热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10期 |
16 |
杨磊;陈静;钟杰平;欧春艳;钟海涛;;配合胶乳和硫化胶乳胶膜干燥历程及交联密度比较研究[J];广东化工;2009年10期 |
17 |
汪志芬;佘晓东;李思东;钟杰平;何灿忠;;用核磁共振法研究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硫化过程交联密度的变化[J];广东化工;2010年01期 |
18 |
刘青;任文坛;张勇;张隐西;;氢化羧基丁腈橡胶/环氧化POSS复合材料的硫化反应和性能研究[J];特种橡胶制品;2010年01期 |
19 |
佘晓东;廖双泉;李思东;钟杰平;何灿忠;;微生物凝固NR和酸凝固NR的性能对比[J];橡胶工业;2010年03期 |
20 |
宋立新;郐羽;陈文强;鲁建春;张会轩;;AIM中橡胶相交联密度对AIM/PMMA共混物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