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酸盐/无机盐复相质子导体的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
锆基钙钛矿型高温质子导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晶粒电导率,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用电解质隔膜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烧结温度高、总电导率偏低是其实用化面临的最大障碍。本论文在详细研究和对比钇掺杂锆酸锶和锆酸钡烧结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基础上,采用ZnO为烧结助剂,大幅度降低了这类质子导体的烧结温度,缩短了保温时间,进一步以无机盐为第二相添加剂,设计制备了具有新型微观结构的锆酸钡/无机盐复相质子导体,详细研究了它们的烧结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Zr_xY_(1-x)O_(3-δ)(SZY)和BaZr_xY_(1-x)O_(3-δ)(BZY)(x = 0.05, 0.10, 0.15)系列单相粉体,在烧结温度为1600°C,保温时间大于6 h的条件下,得到密度为95 %左右的质子导体。电性能测试表明,在固溶度范围内,随着Y_2O_3掺杂量的增加,SZY和BZY的质子导电性能提高。Y_2O_3掺杂量为10 %的SZY_(10)在800°C的直流电导率为1.2×10-3 S/cm,相对来说,同样掺杂量的BZY材料的直流电导率较低,仅为5.32×10-4 S/cm。活化能分析表明, SZY比BZY具有更高的直流电导活化能,这主要与SZY晶格结构的正交畸变有关。
ZnO是SZY_(10)(SrZr_(0.9)Y_(0.1) O_(2.95))和BZY_(10)(BaZr_(0.9)Y_(0.1) O_(2.95))的有效烧结助剂。研究表明,适量的ZnO( 5 mol%)可以大幅度降低两者的烧结温度达250°C以上,保温时间可以缩短到4 h。ZnO主要以固溶取代的形式存在于SZY_(10)和BZY_(10)晶格中,其在晶格中固溶使晶格缺陷增加是主要的促烧机理。在电性能方面,ZnO对SZY_(10)和BZY_(10)导电性能的影响不同。在BZY_(10)中,材料的直流电导率随着ZnO添加量的增加单调下降;在SZY_(10)中,材料的直流电导率先随ZnO的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当添加量超过5 mol%以后,电导率出现大幅下降。电动势测试结果表明,添加5 mol%以下ZnO不会显著改变SZY_(10)和BZY_(10)的质子导电特性,离子传导系数在0.85以上。但是,当ZnO在SZY_(10)中的添加量达到6 mol%时,材料的离子传导系数急剧下降。重点从缺陷化学角度对ZnO在SZY_(10)和BZY_(10)中的不同影响进行了讨论。
在1320~1350℃/4 h的烧结条件下,制备了符合预期设想结构的系列BaZr_(0.9)Y_(0.1)O_(2.95)/无机盐(硫酸盐、碳酸盐和氢氧化钠)复相质子导体,重点研究了BaZr_(0.9)Y_(0.1)O_(2.95)/Na_2SO_4复相质子导体的烧结性能、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BaZr_(0.9)Y_(0.1)O_(2.95)/Na_2SO_4复相材料以BaZrO_3的等轴晶粒为主晶相,Na_2SO_4主要分布于晶界处。对比单相材料BaZr_(0.9)Y_(0.1)O_(2.95),复相材料的直流电导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接近10~(-2) S/cm,离子传导系数在0.9以上,是纯质子导体。BaZr_(0.9)Y_(0.1)O_(2.95)/Na2SO4复相材料具有不同于单相材料的导电机理,这是硫酸钠在晶界处的分布造成的。
烧结温度、保温时间、ZnO含量以及第二相无机盐类型是影响BaZr_(0.9)Y_(0.1)O_(2.95)/无机盐复相质子导体电性能的关键因素。选择较低的烧结温度和较短的保温时间,可以避免无机盐在体系中的挥发,得到具有较高电导率的复相质子导体。在满足烧结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应该尽量减小ZnO的添加量,以避免其对体系导电性能的不良影响。实验所涉及的几种无机盐与氢氧化钠都对主晶相的直流电导率产生影响,按照对直流电导率提高幅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硫酸盐碳酸盐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