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碱法烟气脱硫吸收过程气液传质及反应特性研究
【摘要】:
目前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普遍存在着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脱硫措施的实施。在对膜电解和钠碱脱硫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开发了一种解决烟气脱硫问题的新工艺——低价态膜电解超声波协同钠碱再生循环烟气脱硫工艺。本文即以该工艺为背景,通过理论模型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钠碱烟气脱硫吸收过程中的气液传质及反应特性。
根据液相化学平衡原理对SO_2吸收过程分析计算得出吸收平衡时吸收液的脱硫容量及饱和pH与气相SO_2分压关系,明确了钠碱脱硫中吸收的极限条件参数;进一步以Na_2SO_3为吸收剂进行了填料塔内烟气脱硫模拟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吸收液pH、液气比(L/G)、空塔气速、烟气中SO_2初始浓度、吸收液温度及吸收剂初始浓度等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率随吸收液pH、L/G和吸收剂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吸收液温度、烟气温度、进气SO_2浓度及空塔气速的升高而降低;其中pH值对脱硫效率影响很大;而当液气比L/G大于3L/m3时,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幅度明显变小。
基于双膜传质理论,建立了填料塔内钠碱脱硫中气液反应的数学模型,根据工艺研究中的实验条件对模型赋初值,结合模型参数确定适宜的边界条件后,采用MATLAB对模型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液膜内各组分的浓度分布曲线,以及气相分压、pH值、传质阻力、传质速率及吸收增强因子等沿塔高的分布特性。
按化学吸收速率计算方法得出钠碱脱硫吸收塔中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公式,经验证后,以钠碱脱硫系统中吸收塔的工业设计为例,针对工业烟气脱硫中化学吸收塔提出了完整的设计程序。
本论文通过对钠碱脱硫吸收过程的气液反应特性进行系统研究,掌握了填料塔内钠碱溶液吸收烟气中低浓度SO_2的操作特性及其气液反应及传质规律,为推广低价态膜电解超声波协同钠碱再生循环烟气脱硫工艺这一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依据和理论指导,本研究也可为其它钠碱法脱硫工艺中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吸收提供有益的参考。
|
|
|
|
1 |
王宽福,张秋望;烟气脱硫技术综述[J];今日科技;1995年08期 |
2 |
张慧明;烟气脱硫技术讲座 第十讲 吸收法烟气脱硫[J];安全;1999年04期 |
3 |
董芃,曹宏伟,别如山,于洪彬;无机添加剂对湿法脱硫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4 |
;2007年度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信息[J];中国能源;2008年04期 |
5 |
王成汉;;有色金属冶炼烟气脱硫和废水处理[J];贵州环保科技;1990年02期 |
6 |
吴志坚,陶大钧,杭汇伟;锅炉烟气净化SO_2的废水处理技术[J];江苏环境科技;1997年03期 |
7 |
唐本峰,吴彦,王宁会;脉冲电晕法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处理测控系统[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99年04期 |
8 |
赵建海,赵毅,马双忱,李燕中;粉煤灰在烟气脱硫方面的应用前景[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0年02期 |
9 |
王乃华,高翔,王庆东,滕斌,骆仲泱,岑可法;浆液组分添加剂对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性能影响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1年03期 |
10 |
何运昭,刘林,罗卫玲;二氧化硫废气的治理方法[J];化工环保;2001年01期 |
11 |
罗永刚,李大骥;超细TiO_2 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2001年01期 |
12 |
周祖飞,金新荣;影响湿法烟气脱硫效率的因素分析[J];浙江电力;2001年03期 |
13 |
李广铿;;DCL固硫剂脱硫技术在220t/h锅炉的应用[J];广州环境科学;2001年04期 |
14 |
陈亚非;烟气脱硫技术综述(续一)[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2年01期 |
15 |
;锅炉炉窑脱硫除尘发展动态[J];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06期 |
16 |
石慧芳,陈春涛,刘启旺;微生物烟气脱硫技术及其研究方向[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7 |
王芙蓉,关建郁;吸附法烟气脱硫[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3期 |
18 |
王凤东,张卫江;石灰石为脱硫剂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J];化学工程;2003年04期 |
19 |
雷强,石林;粉煤灰对硫化钠烟气脱硫的影响研究[J];环境技术;2003年05期 |
20 |
;循环半干法烟气脱硫设备[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