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雷尼替丁原料工艺改进的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现行工艺的各生产阶段及其工艺参数的分析,以提高成品透光率,增加产品可接收批为目的,对工艺的改进及操作参数优化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找出了影响成品透光率的诸多因素,本文通过对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现行工艺的各生产阶段及其工艺参数的分析,通过文献查阅和大量的实验分析结果,找到了造成成品透光率不稳定的原因是高温、高湿及氧气的环境并实施了相应技改措施避免物料接触这类环境。
本文首先设计了对雷尼替丁碱中的杂质进行吸附除杂的实验,先后采用了活性炭、纳滤膜、离子吸附树脂对雷尼替丁碱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去除,但是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并不能使杂质减少,并且用仪器分析也不能检测到大量杂质的存在,即用物理的方法不能将碱中的杂质降低。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对每一关键生产过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较全面地解决了产品透光率偏低及不稳定的问题,透光率的平均数值上升了5%,所生产出产品能达到高端国际市场的质量要求,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本文还对盐酸雷尼替丁的前体-雷尼替丁碱的含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HPLC方法对含量进行定量检查,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并对该含量分析方法按照ICH指南中Q2A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方法验证,样品浓度在16.29~260.7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所得曲线方程为y=48.03x+47.862;(相关系数为1),方法的重现性好,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高。为盐酸雷尼替丁原料药生产的全面定量质量管理控制提供了依据。
|
|
|
|
1 |
周兆梅;苗立;韩克跃;;山梨汁生产工艺的研究[J];辽宁食品与发酵;1997年04期 |
2 |
辛荣生;林钰;;工艺条件对直流磁控溅射沉积IT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J];稀有金属;2005年06期 |
3 |
李志科;胡玉杰;于杰;罗筑;李海燕;张天水;;有机玻璃增韧改性的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4 |
谢碧霞;钟秋平;李安平;王森;李清平;;湿热处理对橡实淀粉特性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年03期 |
5 |
王作辉;田守卫;刘阳思;颜家振;张青辉;黄婉霞;;纳米TiO_2薄膜的制备及自清洁性能研究[J];钛工业进展;2007年02期 |
6 |
羊亿;罗友良;刘敏;何胜;黄芳;黄素梅;;晶向对SnO_2:F透明导电玻璃特性的影响(英文)[J];电子器件;2008年01期 |
7 |
卢炜娟;黄荣敏;齐鄂荣;;方柱绕流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试验[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1期 |
8 |
胡勇;李侃社;肖欢;丁胜春;;二甘醇用于胶体Sb_2O_5的制备及稳定作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
9 |
罗军明;邓莉萍;张剑平;;共沉淀法制备Nd~(3+)∶Y_2O_3透明陶瓷[J];材料导报;2009年14期 |
10 |
楼渝蓉;王林;;温度对二氧化硅折光率和透光率的影响[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0年04期 |
11 |
杨华军;张秀菊;沈俊才;陈文彬;林志丹;;LED照明用聚碳酸酯基光散射材料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01期 |
12 |
张静;温晓南;宋启军;金赫华;李红波;李清文;;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05期 |
13 |
;试生产甲基纤维素质量的研究[J];聚氯乙烯;1979年03期 |
14 |
谭作勤,陈松茂,钟圣兆,夏成林,沈家瑞;PVC/MBS共混物光学性能的研究[J];塑料工业;1995年02期 |
15 |
申屠宝卿,解孝林,蔡启振;稳定剂及加工工艺条件对PVC/MBS光学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1996年06期 |
16 |
浦鸿汀,陈延辉,唐小真,徐祥铭;PC/PS共混体系透光性能和正负双折射补偿效应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1期 |
17 |
;国外动态[J];塑料工业;1999年03期 |
18 |
郭薇,谢中维;Sol-Gel法制备氧化镍电致变色薄膜研究[J];功能材料;2000年06期 |
19 |
黄士勇,曲风钦,苗晔,孟兆坤,辛志荣;WO_3电变色材料的氢化技术研究[J];功能材料;2001年04期 |
20 |
蒋洪方,段苏良;探究本地资源优势 浮法玻璃质量达新标[J];玻璃;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