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酿酒酵母遗传操作方法研究及乙醇发酵高产菌株构建

侯丽华  
【摘要】: 随着地球上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燃气等)的日趋枯竭和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用生物乙醇(也称燃料乙醇)取代部分汽油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战略。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目前燃料乙醇的生产主要是通过酿酒酵母对淀粉质或糖质原料的发酵来实现。以淀粉质或糖质原料为碳源进行乙醇发酵,原料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占很大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燃料乙醇工业的发展。因此,提高酿酒酵母乙醇发酵过程中的原料利用率(糖-醇转化率)以及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如:缩短发酵周期、采用浓醪发酵等)是关系到淀粉质及糖质原料乙醇发酵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然而,酿酒酵母乙醇发酵的糖-醇转化率、发酵速率以及对乙醇的耐受力是受多基因调控的复杂遗传性状,很难通过传统的诱变育种、代谢工程以及针对特定基因或代谢途径的其它遗传操作方法进行改善。因此,采用全基因组系统工程的方法对酿酒酵母进行遗传改造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以YCplac33为载体,构建带有受半乳糖诱导启动子调控的HO基因的质粒YCplac33-GHK。将该质粒转入酿酒酵母菌株W303,通过半乳糖诱导HO基因转录来实现转化菌株交配型的转换。通过菌落PCR分析菌株的交配型,选择适当交配型的酵母菌株进行有性接合,获得多倍体菌株HLH33和HLH34。实验结果表明:在浓醪发酵中,菌株HLH33和HLH34分别比对照菌株W303的乙醇产量提高了1.29%和3.57%;酵母菌株的乙醇产量和对乙醇及高渗透压的抗性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而提高和增强。 用芬苯达唑(methyl benzimidazole-2-yl-carba-mate,MBC)处理多倍体菌株HLH34使之发生染色体缺失,得到一株乙醇发酵特性显著改善的非整倍体酵母菌株HLH34-M。实验结果表明:在浓醪发酵中,菌株HLH34-M与对照菌株W303相比,发酵终点残糖降低了58.70%,乙醇产量提高了5.33%。同时,菌株HLH34-M对乙醇及高渗透压的抗性明显增强。研究结果证明,非整倍体菌株可以显著地改善酿酒酵母的乙醇发酵生产特性。 用常规重组DNA技术将编码全局转录因子的基因SPT15和SPT3分别克隆到载体YEplac195上,得到质粒YEplac195-SPT15和YEplac195-SPT3;采用PCR介导的定点诱变技术,获得SPT15的等位基因spt15( Phe177Ser、Tyr195His、Lys218Arg),并将其克隆到YEplac195载体上,得到质粒YEplac195-spt15;此外,分别将SPT15和SPT3以及spt15和SPT3共同克隆到YEplac195上,构建出质粒YEplac195-SPT15-SPT3和YEplac195-spt15-SPT3。上述所有质粒上的SPT15和spt15均由TEF1强启动子调控,而SPT3则由PGK1强启动子调控。将所构建的质粒分别转入菌株W303,并对转化子的乙醇发酵能力和乙醇及高渗透压的抗性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菌株W303相比,过量表达转录因子SPT15和spt15的菌株乙醇产量分别提高了1.14%和0.23%;共同过量表达SPT15和SPT3及共同过量表达spt15和SPT3的菌株乙醇产量分别提高了2.05%和1.70%;过量表达转录因子SPT3的菌株乙醇产量提高了1.25%,而且该菌株具有较强的乙醇及高渗透压的抗性。研究结果说明:在本研究实验条件下,对于SPT15和SPT3的遗传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酵母的乙醇发酵能力。 在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phonate, EMS)最佳诱变剂量的基础上,对双倍体酵母菌株W303进行诱变,获得具有充分遗传多样性的菌株群;通过三轮有性重组进行基因组重排,构建出具有优良特性的酿酒酵母乙醇发酵菌株HLHS3-7。实验结果表明:在浓醪发酵中,菌株HLHS3-7比对照菌株W303的乙醇产量提高了8.88%,残糖降低了64.37%,发酵周期缩短了10小时,而且对乙醇及高渗透压的抗性显著增强。研究结果证明:本研究采用的策略是一种有效的酿酒酵母乙醇发酵菌株改造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巫小丹;徐尔尼;徐颖宣;罗玉芬;刘玉环;;固定化酵母乙醇发酵及固化小球微生态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3期
2 王璞;田沈;王丹;张兰波;杨秀山;;高耐毒性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选育[J];可再生能源;2007年03期
3 李林,博庭治,曹幼琴;植酸钠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的促进效应[J];微生物学杂志;1994年01期
4 廖莎;姚长洪;薛松;张卫;白凤武;;利用乙醇发酵副产CO_2培养富含淀粉亚心型四爿藻作为其补充原料[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5 李楠楠;袁文杰;王娜;辛程勋;葛旭萌;白凤武;;菊粉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及乙醇发酵[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6 李洪兴;张笑然;沈煜;董永胜;鲍晓明;;纤维素乙醇生物加工过程中的抑制物对酿酒酵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7 赵宝华,张莉;外加肌醇和钙离子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1999年02期
8 李艳华;张雯;房彩琴;张建刚;熊蓉春;魏刚;;固定化混合菌种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邢建宇;杨莉;;培养基中各营养组分对酿酒酵母发酵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10 田沈;姚莹秋;蔺增曦;杨秀山;;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糖液乙醇发酵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2期
11 田沈;徐鑫;孟繁燕;白罚利;杨秀山;;木质纤维素乙醇发酵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12 王罗琳;丁长河;王艳敏;张亚云;;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野生菌和转基因菌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9年04期
13 马文漪,杨柳燕,程树培;废物乙醇化处理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4年03期
14 刘炳全;李学凤;高文;杨秀山;;木质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菌种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7年04期
15 张亚磊;陈砺;严宗诚;;乙醇发酵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1年05期
16 夏惠;刘延琳;张振文;;苹果酸酶基因转化酿酒酵母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5年05期
17 石尔;肖泽仪;黄卫星;伍勇;姜泉;杨晶;;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连续发酵与乙醇分离耦合动力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年01期
18 常宝磊;袁文杰;赵心清;任剑刚;白凤武;;自絮凝颗粒酵母发酵菊芋汁生产乙醇[J];过程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19 李骆冰;王永红;庄英萍;储炬;张嗣良;;乙醇发酵中酿酒酵母辅酶NAD~+及NADH测定方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20 张继琳;张栩;谭天伟;;96孔板高通量选育产乙醇酵母[J];酿酒;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峻岗;祁庆生;王鹏;;酿酒酵母糖基化过程基因工程改造[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艳尊;高媛媛;施巧琴;吴松刚;黄建忠;;酿酒酵母YS2-△adh2-△ald6突变株的构建及hxt1基因的过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何才姑;江澍;朴英杰;;人自噬基因hATG12在酿酒酵母自噬过程中的作用[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黄祖新;薛亮;罗招城;陈由强;叶冰莹;陈如凯;;海藻酸钠-PVA固定化酿酒酵母制备工艺的优化[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王颖;史文龙;刘向勇;沈煜;鲍晓明;白凤武;曲音波;;木糖代谢工程在酿酒酵母工业菌株中的建立[A];代谢工程和工业生物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桂敏;曾毓芳;陈雅兰;屠俊;马立新;;rDNA介导的酿酒酵母稳定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应用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鲍晓明;沈煜;;纤维乙醇全糖发酵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工程菌的研究与开发[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郭晓贤;宋浩雷;江贤章;黄建忠;;ADH2等位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杂合子的构建[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燕;田宝玉;施巧琴;吴松刚;黄建忠;;黑曲霉IME-216产木聚糖酶的条件优化及基因在酿酒酵母中高效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黄利华;刘欣;张业辉;赵力超;;葡萄酒酿酒酵母菌种改良探讨[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丽华;酿酒酵母遗传操作方法研究及乙醇发酵高产菌株构建[D];天津大学;2009年
2 池小琴;酿酒酵母海藻糖代谢工程与抗逆性相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新鸣;WEB2基因在酿酒酵母S期检查点调控机制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4 于立权;白念珠菌CaPTC6和CaHXT5基因及酿酒酵母ScATP16基因的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孙平楠;酵母表达鲑鱼降钙素基因载体的构建及相关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郭娜;呋喃喹啉类生物碱白鲜碱体外抗真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滨;鲽形目鱼类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牙鲆生长激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闫智慧;白念珠菌和酿酒酵母菌与TOR信号传导相关的基因功能鉴定[D];天津大学;2009年
9 李炳志;酵母对纤维素乙醇生产中的抑制剂响应的系统生物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莉莉;酿酒酵母耐性机理的代谢组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鑫;代谢木糖产乙醇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的初步构建[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姜如娇;SPT3定向进化提高酿酒酵母乙醇耐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梅;康氏木霉与酿酒酵母混菌发酵玉米秸秆产乙醇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立;生物质糖化和乙醇发酵菌种资源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彭帅;电融合法构建海藻糖高产菌株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6 刘敏;酵母基微生物絮凝剂性能及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代金龙;木糖乙醇发酵菌种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吴昊;詹氏甲烷球菌NifH1和酿酒酵母Ndl1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初步晶体学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方伟辉;大豆糖蜜分离及低聚糖生物纯化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10 罗松年;低剂量镉诱导酵母细胞氧化损伤的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治;酿酒酵母部分蛋白组图谱公布[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豫文;河南用秸秆生产乙醇技术取得突破[N];粮油市场报;2006年
3 孙中杰 通讯员 陈铁 李瑞;秸秆造乙醇技术获突破[N];中国质量报;2006年
4 徐铮奎;美国加快开发出新型“保健饮品”[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记者 李晓岩;中科院布局纤维素乙醇炼制战略[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侯杰;植物纤维转化燃料乙醇渐成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7 李跃辉;专利助云南燃料乙醇产业渐成气候[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8 王志红;寻找新能源[N];中国审计报;2007年
9 邵薇 译;基因测序的进展[N];北京科技报;2003年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涌;从“矿物炼制”转向“生物炼制”[N];中国化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