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热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测量方法研究

张春晓  
【摘要】: 油水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动力等工业过程中,含油率是油水两相流中的一个重要流动参数,对油水流量的分相测量及控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由于油水两相流流动的复杂性,导致含油率的精确测量难度较大,本文基于热学法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分别采用热电偶测得的油水温度波动信号和铂电阻测得的温场变化信号研究含油率的测量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 1.提出了基于多小波变换的热式油水两相流的温度信号去噪方法。研究了多小波基、阈值方法对油水两相流温度信号去噪效果,并与小波去噪方法进行了比较,其中多小波相邻系数法较好的保留了温度信号细节特征,提高了含油率的测量范围。提出了基于多小波变换的热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将温度信号的幅值波动最大值和标准差作为含油率的特征参数,得到了含油率的LSSVM模型,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测量精度较高。 2.提出了基于Hilbert-huang变换(HHT)和LSSVM热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的测量方法。利用HHT将油水两相流的温度信号分解为固有模态和残差两部分,通过分析发现固有模态的Fourier变换能量最大值、残差的幅值波动最大值与含油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因此将它们作为含油率的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HHT和LSSVM的含油率模型,较好的实现了含油率的测量。 3.为了提高含油率的LSSVM模型测量精度和泛化能力,提出了基于遗传优化算法(GA)和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含油率的LSSVM模型,利用GA和PSO的全局搜索能力寻找最优的含油率的LSSVM模型参数组合,得到了最优的含油率模型。 4.利用铂电阻测得的油水两相流上游和下游温差信号基于流体热平衡方程建立了含油率的模型,分析了含油率误差产生的原因,改进了测量方法并用温差流量校准系数修正了含油率的模型,含油率在0~60%范围内,平均测量误差为4.56%。同时建立了含油率的LSSVM模型,并用GA和改进PSO算法优化了含油率的LSSVM模型,平均测量误差在1%以内,与传统的含油率模型进行比较,含油率的测量精度较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春晓;张涛;;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遗传算法的热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建模[J];化工学报;2009年07期
2 周家志;涤纶长丝含油率的紫外光谱测定法[J];合成纤维;1985年05期
3 罗庆丰,夏德昭,刘勤生;降低真空油炸果蔬脆片含油率的探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98年04期
4 宋更新;核磁共振法测定涤纶长丝丝上含油率[J];河南化工;2005年04期
5 林媛媛;王玉田;查恩辉;;控制油炸牛肉干含油率的研究[J];肉类工业;2009年12期
6 张鑫,刘建;对现行化学纤维标准的几点建议[J];中国纤检;1999年07期
7 朱远平;涤纶长丝含油率的快速测定[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3年04期
8 朱晓晖;核磁共振法测定涤纶长丝含油率[J];合成纤维工业;2005年03期
9 郭本立;雷卫红;;乙醇代替甲醇测试短纤维含油率[J];河南科技;2011年03期
10 彭宽 ,舒震 ,姜辉恩;脱石墨铸铁含油轴承的研究与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11 肖德余;根据含油率计算油菜籽的价格[J];西部粮油科技;2000年03期
12 郑美琳;合成纤维长丝含油率测试方法探讨[J];中国纤检;2005年08期
13 马丽雅;张玉平;柯艳霞;;油页岩含油率测定方法[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4 李培玲;张志;徐先林;;粗纺和毛助剂含油率的研究[J];毛纺科技;2008年09期
15 窦皓;刘姣姣;叶良青;左保齐;;桑蚕丝含油率的快速萃取测试[J];丝绸;2009年12期
16 李学永;陶树;胡国利;;中国油页岩成矿特征分析[J];洁净煤技术;2009年06期
17 赵春阳,潘玉玺,夏大智,蔡颂蕙;超声波振动法测定涤纶长丝含油率[J];合成纤维;1984年04期
18 邹子乾;;涤纶长丝含油率试验方法比较[J];合成纤维工业;1985年02期
19 程月英;林景和;薛珉;虞雅君;;滴定法测定涤纶短丝中的含油率[J];金山油化纤;1987年02期
20 郭玉春,胡其光,隋红光;及时发现问题 改进计算方法[J];中国统计;199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晓;张涛;王金旺;赵超;;基于改进PSO和LSSVM的油水两相流含油率预测[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施定基;殷文博;贾晓会;王晓燕;徐林;邓元告;;光周期与鱼腥藻7120的生长和含油率[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军;吴应湘;王立洋;史仕荧;唐驰;;分岔管路内的油水相分布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东晖;丰飞飞;许晶禹;吴应湘;;油水两相管流流量测量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健;吴应湘;李东晖;许晶禹;刘海飞;李华;;一种新型油水两相流分离计量方案的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6 李东晖;丰飞飞;许晶禹;吴应湘;;油水两相流粘度变化对涡轮流量计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修健;张秋民;关珺;许英梅;韩壮;;低含油率油页岩热解制油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8 金宁德;吕剑;肖楠;;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玉媛;张裕农;;发展云南林木生物质能源大有可为[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10 彭方仁;陈隆升;谭鹏鹏;梁有旺;;不同种源黄连木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成分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晓;热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宗艳波;倾斜及水平油水两相管流流动特性测量[D];天津大学;2009年
3 孙伟;香叶天竺葵精油的植物生物学及其药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宝良;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5 张国防;樟树精油主成分变异与选择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6 沈希;制冷压缩机制冷量测控系统的若干理论问题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6年
7 刘金海;闽南近海中国团扇鳐Platyrhina sinensis(Bloch et Schneider,1801)生殖及生化生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童玲;石油污染含水介质的水理和力学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时显芸;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营养成分及其遗传趋势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10 付绍红;RNA干扰技术提高甘蓝型油菜含油率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煜;集流后水平油水两相流管内瞬态流型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余学立;低含水率原油在倾斜管中的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友利;穹窿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动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聂向斌;基于密度波理论的油水两相流测量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5 邹晨生;热扩散式油水两相流相含率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蔡巨广;高油玉米主要性状与含油率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7 熊小凤;高油玉米种质创新[D];广西大学;2004年
8 修健;低含油率油页岩的热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得宙;双低油菜高产栽培生理基础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李伟波;基于电导式传感器的油水两相流相含率测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讯;“十一五”末:油料增产14%,含油率提高2个百分点[N];粮油市场报;2007年
2 党建波;湖北菜籽即将迎来出售高峰[N];粮油市场报;2004年
3 姚玉 谭立云 罗五;省农科院培育成功一批“高蓄能”油菜新品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晓星 通讯员 毛巍 刘霞;残渣含油率降到2‰[N];中国环境报;2010年
5 记者朱隽;千万亩高油高产大豆示范成效显著[N];人民日报;2002年
6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王湘南 陈永忠;我省5个油茶良种通过国家审(认)定[N];湖南科技报;2007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柴海;辽宁成大详解油页岩项目[N];证券时报;2008年
8 湖南省林科院油茶课题组 杨小胡 陈永忠;油茶早采不划算[N];湖南科技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刘辉霞;我省三个油茶品种通过国家级认定[N];湖南科技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杨龙海;让荒山变成“绿色油田”[N];红河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