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位先驱体法制备PZT/ZrO_2复合压电陶瓷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借助B位先驱体法在750℃合成了亚稳态钙钛矿型PZT粉料,在烧结过程中,过量ZrO_2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析出使整个体系趋向热力学稳定状态,从而形成PZT/ZrO_2复合压电陶瓷材料。研究了四方和三方不同铁电相区域,Nb~(5+)离子软性掺杂和无掺杂情况下,第二相ZrO_2粒子引入对PZT基体各种性能的影响。
研究中应用了XRD、SEM、TEM、EDS等研究手段,详细分析了第二相ZrO_2粒子的析出温度、析出范围和析出形貌等。结果显示,在Nb~(5+)软性掺杂的情况下在ZrO_2名义含量值a0.03时XRD检测到单斜相或四方相ZrO_2存在,在无掺杂的三方铁电相区1260℃烧结温度下,在名义ZrO_2含量最大值a=0.05时仍然没有检测到ZrO_2存在,这都说明了PZT本身对铅缺少容忍不同会造成一定的Zr/Ti比例偏移富锆方向。
在Zr/Ti比例偏移的情况下,电学性能的变化趋势由PZT本身性质决定;在ZrO_2明显析出时,电学性能如d_(33),K_p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a=0.05时d_(33)值仍然能保持a=0.00时的90%。
随着名义ZrO_2含量值a的增大,断裂韧性K_(IC)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四方铁电相区域(51/49)K_(IC)增加幅度(14%)远小于三方铁电相区域(58/42)K_(IC)增加幅度(62%)。三方铁电相区域四方相ZrO_2的存在是其K_(IC)增加幅度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断裂强度σf除了在四方铁电相区ZrO_2析出时有一定程度下降外均升高,这和烧结密度、晶粒尺寸等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PZT基体和ZrO_2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弹性模量或者泊松比等差异,在降温过程中引起热失配,残余应力保留在烧结体中。PZT基体受压应力,第二相ZrO_2颗粒受拉应力,但实际烧结体中应力类型和大小与ZrO_2颗粒析出状态有关。如Zr/Ti比例为58/42时,由于四方相ZrO_2的存在,PZT基体中保留的压应力使居里温度降低;而Zr/Ti比例为51/49时,只有单斜相ZrO_2存在,由于马氏体相变和应力释放等原因,居里温度反而上升。
通过介电-温谱分析,第二相ZrO_2的存在使四方铁电相区域PZT弥散程度加强,使三方铁电相区域PZT弥散程度减弱。
|
|
|
|
1 |
王春雨;赵振明;姜斌;杨志刚;;PbZrTiO_3迟滞特性及控制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09年04期 |
2 |
崔敏;张波萍;李海涛;;烧结温度对0.9PbZr_(0.52)Ti_(0.48)O_3-0.1NaNbO_3压电陶瓷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
3 |
田玉明,薛永强,王琦,任玉英;PZT压电陶瓷粉体的制备工艺[J];电子工艺技术;1998年03期 |
4 |
周里群
,李玉平;超声波换能器材料的设计与研究[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4年01期 |
5 |
杨光瑜,杨拥民,陈仲生,郭谆钦;PZT在机械损伤检测中的应用[J];机械;2002年04期 |
6 |
张建,张丛春,崔万秋;PZT多元系固溶体压电陶瓷正电子湮没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7 |
徐红星,袁新华;分布式PZT片驱动性能的实验研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8 |
张红芳,佘正国;探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PZT薄膜[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9 |
高栋,袁哲俊,赵伟明,林发荣;提高镗孔精度的在线误差补偿法[J];机械工艺师;1998年09期 |
10 |
乌兰图雅,陈磊;非对称式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11 |
王守德,刘福田,程新;PZT掺杂Ba(Cu_(1/2)W_(1/2))O_3的压电陶瓷的性能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2 |
解光亮,屈晓田,张力江;PZT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分析[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3期 |
13 |
陈俊波;王月兵;仲林建;;1-3型压电复合材料和普通PZT换能器性能对比分析[J];声学与电子工程;2007年03期 |
14 |
刘平,徐文兰,陆卫;锆钛酸铅光学声子的虚晶近似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2年04期 |
15 |
孙立宁,孙绍云,荣伟彬,蔡鹤皋;基于PZT的宏/微驱动机器人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6 |
刘琦;盛新志;吴重庆;;PA241DW在压电陶瓷挤压光纤型偏振稳定器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5期 |
17 |
董树荣,王德苗,任高潮,王华;PZT高频陶瓷表面金属化薄膜及其结构[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年S1期 |
18 |
戴玉蓉,包鹏,沈惠敏,王业宁;PbZr_(0.52)Ti_(0.48)O_3陶瓷材料的微结构和疲劳性能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19 |
周宏;阎石;孙威;;利用压电智能骨料对混凝土结构损伤的识别研究[J];混凝土;2009年04期 |
20 |
张林涛,任天令,张武全,刘理天,李志坚;Sol-Gel法硅基PZT铁电薄膜研究[J];功能材料;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