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清河山丘区下垫面变化对洪水径流影响问题的研究

韩瑞光  
【摘要】: 近年来海河流域下垫面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对年径流及洪水产生明显影响。通过选取流域内大清河山区作为典型区,利用数理统计和模型分析方法,揭示了下垫面变化对洪水径流的影响。主要成果表述如下: (1)典型区暴雨洪水变化趋势分析: 利用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线性滑动平均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海河流域紫荆关、阜平、龙门等典型区汛期暴雨变化趋势、洪峰流量及次洪量变化趋势。在降雨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历年次洪量、洪峰均有下降趋势,其中紫荆关站典型洪水的次洪量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2)山丘区产汇流参数变化趋势分析: 对流域最大蓄水容量(Im)、流域水面蒸发和流域蒸散发量、流域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K)等产流参数,洪水滞时、单位线等汇流参数进行了趋势分析和流域代表区降雨径流的相关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使得大清河山丘区的土层最大蓄水容量在1980年以后有所增大;水面蒸发总量呈减小的趋势,年蒸散发总量与降水量成正比关系,其年际变化不明显。土壤消退系数呈增大趋势,但幅度一般在2%—5%之间;20世纪80年代后洪水滞时比80年代前长,但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80年代后洪水滞时与80年代前相差变小。 (3)河北山区雨洪模型建立及典型站洪水系列下垫面修正 利用山区雨洪模型分别对1980年前后的降雨径流系列率定产汇流参数,根据两组参数的变化来反映下垫面的变化;利用1980年以后产汇流参数重演1980年前典型洪水,通过模拟值之差反映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洪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大清河水系典型区的下垫面变化对大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影响的小,对中小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影响较大。 (4)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的建立和下垫面影响分析 为了定量评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水的影响,本文建立了考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经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模拟流量过程与实测流量过程拟合较好。运用该水文模型,对研究区域的洪水采用历史反演法,以1980年下垫面参数为基础,选取90年代后洪水进行模拟;以2004年下垫面参数为基础,选取80年代前洪水进行模拟,揭示不同土地利用覆被情况下对同场降雨过程的洪水响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J];大众标准化;2002年09期
2 梁凤玲;;渌水河小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7期
3 尚滋沅;;四棵树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新疆水利;2011年02期
4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刘金艳;;秦皇岛汤河流域产汇流参数特性[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4期
6 王鑫;高志勤;;沙河水库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江苏水利;2011年06期
7 杨春宝;;艾比湖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9期
8 王凯;陈红雨;;新安江模型参数自动优化方法在淮河息县站水文模拟中的应用[J];治淮;2011年07期
9 尤晓宁;;浅析甘肃省长江流域水文信息采集方式与方法[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9期
10 方园皓;张行南;夏达忠;;基于TOPMODEL的流域水文模拟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6期
11 李红霞;张新华;张永强;黎小东;敖天其;;缺资料流域水文模型参数区域化研究进展[J];水文;2011年03期
12 吴楠;;柏叶口水库洪水预报方案[J];山西水利科技;2011年03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万光;杨斌斌;陈晓霞;;高寒多年冻土区流域水文循环模拟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赵求东;叶柏生;丁永建;张世强;赵传成;王建;王增如;;典型寒区流域水文过程模拟[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张东;张万昌;;基于渗蓄一体化动态产流的黑河上游干流山区莺落峡流域水文过程模拟[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文兆;;流域水文生态研究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李兰;郭生练;胡建华;马绍忠;王永峰;刘霆;陈川建;;流域水文分布动态参数反问题模型[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萧木华;;发展流域水文化 促进流域水管理[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张建军;纳磊;董煌标;王鹏;;黄土高原不同植被覆盖对流域水文的影响[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8 邓红;金琪;;关于长江流域水文气象服务业务发展的思考[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9 李兰;郭生练;李志永;马绍忠;李文龙;姚淑芝;;流域水文数学物理耦合模型[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马华明;徐道昌;;浅析南河流域水文气象特点 探索白水峪水电站经济运行[A];湖北省中、小水电建设与管理专委会成立大会及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瑞光;大清河山丘区下垫面变化对洪水径流影响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曹明亮;基于多源信息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及洪水预报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欧洋;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多尺度景观与水质响应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毅;北运河流域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研究及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5 苏磊(Leszek Sobkowiak);基于长江流域与多瑙河流域洪水的东亚与欧洲水文比较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整;流量影响线法及其在中小流域桥梁水文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8 吴创收;华南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入海水沙通量和三角洲演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关志成;寒区流域水文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10 徐金涛;长江三角洲地区小流域环境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敏;小流域风化剥蚀作用及碳侵蚀通量的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敏;流域水文预报模型知识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田迪;土地利用及流域特性对河流流量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赵辉;PRMS_Storm模型在黑草河流域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冯伟;山西汾河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改进开发[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杨佳丽;甘肃梨园河流域径流模拟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0年
7 刘婧;于桥水库流域下垫面变化对入库径流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法磊;流域生态需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盛吉;基于统计降尺度模型的钱塘江流域干旱预测和评估[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刘先龙;基于DEM的流域水文网络建立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傅菁 特约通讯员 纪良志;长江流域水文共谋改革发展[N];人民长江报;2007年
2 杨国伟 龙虎;二○○九年西北地区暨黄河流域水文协作会议召开[N];黄河报;2009年
3 记者 陆铭;流域水文气象服务交流会召开[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于海泓 张海锋;黄河流域水文汛前准备接受检查[N];黄河报;2008年
5 唐淑英 樊海 李家年 李莉莉;安徽水文:拓展服务树形象[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通讯员 李金玉 张翔宇;太湖流域水文气象信息将共享[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记者 胡少华 通讯员 李建伟 龙虎 杨国伟;黄委水文局倡导“大水文”理念 力推“1+6”模式[N];黄河报;2007年
8 黄委水文局水政处;为构建和谐黄河水文保驾护航[N];黄河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黄世钊;规范我区水文工作有法可依[N];法治快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红育 都潇潇;新使命 新起点 新征程[N];黄河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