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溴卤水膜吸收性能研究及过程模拟
【摘要】:溴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工业化提溴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空气吹出法,该方法能耗高、对提溴原料品味要求高,且吸收塔易出现液泛和返混现象。木文对气态膜吸收法卤水提溴性能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过程传递强化的途径。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疏水膜对溴水膜吸收性能开展实验研究,分析了影响膜吸收性能的因素,确定了溴水膜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讨论了溴水膜吸收过程中浓差极化对膜吸收性能的影响。
通过回归正交试验确定了溴水膜吸收过程的回归方程,对流体力学条件对溴水膜吸收过程的传质性能参数进行预测,同时分析了影响因素的显著性。
在进料侧温度为50℃、进料流速为22.24cm/s、进料浓度为220mg/L.吸收侧NaOH溶液流量为2L/h、浓度为0.01mol/L的条件下,PVDF中空纤维膜溴水的膜吸收通量达到6.17×10-3kg/(m2·h)
探讨了PVDF中空纤维膜溴水膜吸收的传递过程,确定溴水膜吸收跨膜机理为Knudsen扩散模型,建立了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的模拟结果与溴水膜吸收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溴水中无机离子对于其膜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的存在使流体粘度增加、扩散系数降低,故盐溶液存在时溴水膜吸收过程通量比无添加盐类时低,溴水中NaCl浓度从0.01N升高至2N,溴水膜吸收通量从0.49×10-3kg/(m2·h)降低至0.29×10-3kg/(m2.h).
实验模拟了中、低度卤水膜吸收提溴性能,实验结果与建立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尚存在一定差距,建立的过程数学模型仍有待完善。
|
|
|
|
1 |
张慧峰,张卫东,张泽廷,史季芬;中空纤维膜吸收法脱除SO_2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5期 |
2 |
崔金海,戚俊清;膜吸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化工装备技术;2005年01期 |
3 |
郝福锦;武春瑞;吕晓龙;王国强;张慧峰;;新型膜吸收海水提溴过程研究[J];盐业与化工;2008年06期 |
4 |
王冠平,方喜玲,施汉昌,沈志松;膜吸收法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07期 |
5 |
邢宪锋;赵会军;王树立;;中空纤维膜吸收法脱除H_2S的实验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8年03期 |
6 |
袁力,王志,王世昌;膜吸收技术及其在脱除酸性气体中的应用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
7 |
李玲;王冠平;施汉昌;;膜吸收法应用于氨氮废水净化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
8 |
薛娟琴,王召启,洪涛,李伟达;中空纤维膜吸收烟气二氧化硫[J];广东化工;2005年06期 |
9 |
李贝贝;张元秀;王树立;;膜蒸馏和膜吸收技术现状及发展[J];化工科技;2007年05期 |
10 |
高坚;任钟旗;张泽廷;张卫东;;孔隙率对膜吸收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
11 |
朱振中;郝卓莉;沈志松;陈坚;;膜吸收法处理焦化厂废水中的氨及苯酚[J];工业水处理;2006年05期 |
12 |
李玲,王冠平,施汉昌;液/液膜吸收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3 |
贾悦;齐麟;吕晓龙;;膜吸收法处理工业废水过程中PVDF膜及组件优化[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7期 |
14 |
张卫东,高坚,史季芬;酸性气体膜吸收过程中浓差极化[J];过程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
15 |
郝卓莉;王爱军;朱振中;刘亚敏;杜娜;沈志松;;膜吸收法处理焦化厂剩余氨水中氨氮及苯酚[J];水处理技术;2006年06期 |
16 |
吴津京;韩虹林;高杰;周锁勤;;中空纤维膜脱气工艺处理给水的试验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06年06期 |
17 |
王志,龚彦文,袁力,王世昌;中空纤维膜吸收器中CO_2吸收过程模拟[J];化工学报;2003年11期 |
18 |
吕晓龙;;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及其初步应用[J];化工环保;2008年05期 |
19 |
;研究生论文摘要[J];给水排水;2004年07期 |
20 |
徐国伟;沈志松;;膜吸收技术在氰化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6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