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链球菌发酵中酸性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摘要】:嗜热链球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菌株,革兰氏阳性菌,兼性厌氧。乳酸菌发酵的酸奶在食用前会经过贮存、运输,在这个过程中细菌会继续生长繁殖产生后酸化现象,出现人们难以接受的过酸味。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企业生产者和研究者。因此研究参与调控嗜热链球菌产酸、耐酸相关的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嗜热链球菌在12%脱脂乳发酵过程中的pH变化及产酸速率变化曲线的拟合结果,先确定了四个与产酸、耐酸有关的点,点1:发酵20-45min;点2:发酵110-130min;点3:发酵pH4.6;点4:发酵24h。本文利用转录组学方法对这4个点的转录组学进行了分析,并将点1作为参照,其它点与点1相比较进行嗜热链球菌产酸、耐酸相关基因的分析。对1962个表达的基因进行了比较:样2与样1比较共发现115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变化,其中有65个基因表达上调,50个基因表达下调;样3与样1相比较有104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变化,其中33个差异性表达上调的基因,81个差异性表达下调的基因;样4与样1相比较有125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变化,其中43个基因表达上调,82个基因表达下调。分析发现,ptsG在嗜热链球菌对葡萄糖的利用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也可能参与某些代谢的调控作用。AtpF编码的蛋白质在酸耐受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双组份体系、Nudix家族水解酶和XRE家族调节因子在酸耐受上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选择了部分差异性表达的基因进行RT-qPCR的验证。在样2与样1比较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中,在发酵对数初期,Y1U_C1378、Y1U_C1466、 Y1U_C1888基因的表达量较发酵初始阶段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倍数分别是1.22、1.51、2.22倍,和转录组的结果一致,均为表达量上调。在发酵对数末期,Y1U_CO179、 Y1U_CO462、Y1U_C1378基因的表达量较发酵初始阶段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分别为3.01、6.19、1.48倍,与转录组结果一致,均表达量上调。为了进一步验证基因在产酸与耐酸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对目的基因进行敲除,成功构建了基因敲除质粒pMD18-T:XRE:Cl和pMD18-T:gly:Cl。该研究为菌株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
|
|
1 |
佟潇;酸奶中嗜热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乳品工业;2004年03期 |
2 |
袁耀武,张伟,田洪涛,李英军,马雯;乳制品中嗜热链球菌的快速检测[J];中国乳品工业;2004年07期 |
3 |
陈合;杨君;彭丹;;氨基酸与牛乳复合培养液对嗜热链球菌生长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9年04期 |
4 |
马艳;陈历俊;王昌禄;牟光庆;陈晓璇;;一株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的培养条件优化与益生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1年03期 |
5 |
陈晓璇;董彩霞;马艳;郁晓盼;牟光庆;;嗜热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培养条件及分离提取[J];食品科技;2011年05期 |
6 |
马晓红;刘彦民;程超;;嗜热链球菌培养条件优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年16期 |
7 |
焦世耀,张兰威,韩建春,李春霖,于贵军;乳链菌肽抗性嗜热链球菌的筛选[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8 |
李亚蕾;杨波;李文霞;范艳丽;;抗噬菌体嗜热链球菌突变菌株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21UD的选育[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11期 |
9 |
周剑忠;卢俭;王英;李莹;单成俊;张丽霞;刘小莉;;微囊化嗜热链球菌连续接种条件优化[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2期 |
10 |
曲明椿;曹玉敏;董鹏;陈芳;胡小松;;超高压对嗜热链球菌噬菌体灭活效果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2年04期 |
11 |
徐志平;潘能庆;徐爱才;华宝珍;黄丽芬;马成杰;;嗜热链球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与鉴定[J];食品工业科技;2014年01期 |
12 |
焦世耀,张兰威;Nisin抗性嗜热链球菌的筛选[J];食品科学;2005年04期 |
13 |
郜洪涛;吕嘉枥;闫肃;徐娟;;嗜热链球菌对酸奶发酵的影响及应用前景[J];中国酿造;2010年11期 |
14 |
任晓辉;姜淑娟;钱方;牟光庆;;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2年01期 |
15 |
刘力;王洋;李平兰;;嗜热链球菌的筛选及其高活性菌粉制备[J];食品科技;2012年02期 |
16 |
白英;王英丽;王越男;阿日布登;;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嗜热链球菌的耐热性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3年06期 |
17 |
张兰威,刘维,张书军;促进混合培养的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生长的物质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1999年01期 |
18 |
秦宁;李新华;于济洋;张明;郑凤娥;王琳;;菊芋全粉对嗜热链球菌发酵性实验及发酵条件优化[J];食品科技;2013年12期 |
19 |
吕秀芳,王丽颖,彭朝敏;微生物法在原料奶验收中的应用[J];中国乳品工业;2004年07期 |
20 |
范丽平;刘飞;霍贵成;;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的结构生物合成与遗传调控[J];中国乳品工业;200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