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学分析
【摘要】:渤海湾海洋环境常常受到石油污染的影响,石油降解菌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以渤海湾油污区采集的水样,油样,水油泥混合样为材料富集分离石油降解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GC-MS内标法测定烷烃、环烃、芳香烃等石油烃组分的变化。从中选出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分别于3d、6d、9d测定其降解率,同时测定其生长状况,对其生长与降解趋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Pacbio单分子实时(SMRT)测序技术对高效降解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Denovo组装,获得基因组完成图信息,再对所得模板进行校验和修正,得到精确的基因组序列。采用细菌基因模型预测主流软件Prodigal,对全基因组进行基因模型预测,获得基因模型的位置信息和氨基酸序列等信息,将预测得到的基因组编码区氨基酸序列,与COG等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比对,获得基因的功能描述以及后期数据分析的基础信息,并对菌株中的降解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油污区的水样、油样、水油泥混合样中共得到28株可降解石油的菌株,经过多次富集培养及分离纯化,最终筛选出降解效果较好的3株菌,分别为Tust-DW04、Tust-DC12、Tust-DM21。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均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有99%序列相似性。GC-MS分析表明3株菌对石油均有较好的降解能力,降解10d后,其对烷烃的降解率为74%-98%,对芳香烃的降解率为74%~88%,对环烃的降解率为63%~88%,3株菌的石油烃降解能力依次为Tust-DM21Tust-DC12Tust-DW04,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依次为烷烃芳香烃环烃。其中菌株Tust-DM21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富集培养10d后,其对烷烃(C10~C30)的降解率可达98%,对芳香烃和环烃的降解率达88%,且菌株的生长与降解能力呈正相关,在稳定期菌株的降解率达到最高。菌株Acinetobactersp. Tust-DM21由2个环状基因组及3个环状质粒组成。在该菌基因组中发现了 168个可能参与石油烃降解的基因,其中基因组g1中发现有56个降解基因,基因组g2中发现有95个降解基因,质粒1中发现17个降解基因。基因组分析表明,Acinetobactersp. Tust-DM21中与石油烃降解有关的基因主要有烷烃降解基因AlkB与细胞色素P450,主要的芳烃降解基因为儿茶酚1,2-双加氧酶与α亚基苯1,2-双加氧酶。对Tust-DM21基因组中编码降解烷烃的乳醛脱氢酶代谢途径分析表明,其主要参与烷烃、醇类、烯烃降解及萘降解代谢途径,以及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过程,推测乳醛脱氢酶很有可能对Tust-DM21的生物降解中直接脱氢氧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Acinetoaactersp. Tust-DM21菌株对烷烃,环烃,芳香烃都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是一株具有较好应用开发前景的石油降解菌。
|
|
|
|
1 |
杨震,唐学玺,宫相忠,方芳,吕文涛;褐藻酸降解菌引起海带病烂的组织学研究[J];海洋科学;2000年12期 |
2 |
吕凤霞,顾振新,方维明,汪志君;苦味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年03期 |
3 |
刘新,尤民生,蔡志成,廖金英,魏英智;土壤中毒死蜱降解菌的诱发和持效期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年01期 |
4 |
臧瑞玲;胡晓芳;印春生;蔡伟民;王艳;;农田土壤中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菌的分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
5 |
吴智诚;佘晨兴;马秀玲;陈盛;;机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J];福建轻纺;2006年10期 |
6 |
秦华;林先贵;尹睿;陈瑞蕊;张华勇;王俊华;;接种降解菌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降解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6期 |
7 |
张祥胜;熊涛;;烃降解菌研究进展及低能离子束应用于诱变育种的设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
8 |
刘艳锋;周作明;李小林;荆国华;方柏山;;芘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降解性能测定[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9 |
王基成;张秀霞;房苗苗;吴伟林;赵朝成;鲁军;;两株吡啶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生态环境;2008年01期 |
10 |
张秀霞;王基成;吴伟林;房苗苗;鲁军;;一株喹啉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
11 |
李丰超;唐世乔;秦小萍;王国惠;雷恒毅;;亚硫酸化坚木栲胶降解菌筛选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08期 |
12 |
刘永建;郝春雷;胡绍斌;赵法军;闻守斌;王大威;;一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降解性能和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11期 |
13 |
马超;刘亚光;唐广顺;;环境条件对土壤中异噁草酮降解菌生长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
14 |
郭照辉;尹红梅;吴迎奔;李秋云;;高效畜禽废水降解菌的选育及菌群的构建[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11期 |
15 |
廖雪义;刘秀红;余海忠;;萘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
16 |
刘芳明;缪锦来;董春霞;王以斌;臧家业;;南极低温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与低温降解适应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0年05期 |
17 |
张翼;付波;韩大匡;李满仓;;稠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年07期 |
18 |
王海峰;李阳;赵丽萍;王增林;张建;包木太;;稠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与菌群构建[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
19 |
董春霞;刁玲玲;陈瑶;缪锦来;刘芳明;王以斌;;尼古丁降解菌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
20 |
高小朋;王海虹;陈彦羽;;百草枯降解菌研究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