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轴向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高岩  
【摘要】:三维机织纺织复合材料发展迅速,常见的三维机织结构增强体有层间角联锁结构、三向正交结构和多轴向机织结构。研究人员一直尝试在传统三维机织结构基础上引入面内斜向纱线,用以提高传统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面内性能。本文以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研发的新型多轴向三维机织结构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细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多轴向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实际结构特征和合理假设,建立了材料的细观结构单元体,通过对比不同的纱线细度、经(纬)密和纱线层数情况下,纱线截面形状、织物厚度、单位面积质量和纤维体积含量值的变化趋势,分析了纱线细度、经(纬)密和纱线层数对多轴向三维机织预制件织物细观结构的影响。为多轴向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2)针对新型多轴向三维机织结构的特点,选取斜向纱层位置和斜向纱含量为结构变量,设计三种结构单元。研究利用三维绘图软件(UG)建立含有细观结构特征的复合材料实体模型;然后,在专业网格划分软件Hypermesh中完成周期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定;最终导入Abaqus软件进行弹性常数计算和性能分析。通过所得单元体弹性常数和不同加载条件下的细观应力分布情况分析,讨论材料中斜向纱位置和斜向纱含量对其弹性性能的影响。(3)通过轴向拉伸、三点弯曲、短梁剪切和锤击振动实验测试,研究了不同斜向纱层位置和斜向纱含量对多轴向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拉伸、弯曲、层间剪切和锤击振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斜向纱参数对多轴向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将斜向纱层置于表面时材料拉伸和层间剪切性能较好,增大斜向纱含量可以提高材料弯曲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通过调整斜向纱参数可以实现材料性能的可设计。(4)依靠前期多轴向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平板研究的经验,从三维圆管织物的结构设计出发,采用矩形截面单元对不同斜向纱倾斜角的多轴向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圆管的单元细观结构及其弹性性能进行了分析,为圆管构件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之一)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7年12期
2 ;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之三)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8年04期
3 陈金宝;高温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持久部分之五)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0年02期
4 潘叶金;电弧熔铸的Nb-18Si-5Mo-5Hf-2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中国钼业;2003年03期
5 张美忠,李贺军,李克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J];材料工程;2004年02期
6 游宇,周新贵;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纤维复合材料;2004年04期
7 罗文波;唐欣;谭江华;赵荣国;;流变材料长期力学性能加速表征的若干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7期
8 严振宇;徐强;朱时珍;刘颖;;Sm_2Zr_2O_7-ZrB_2/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9 瞿欣;孙汝溦;朱中卫;彭新宇;Ray Rigoletto;;定型聚合物对不同人种头发力学性能的影响[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2年11期
10 李长林;孙中仁;;关于40CrNiMo钢力学性能问题的讨论[J];大型铸锻件;2013年04期
11 康瑞;;火灾对钢筋力学性能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2 吕洪;史丽梅;刘传生;李映;;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短纤维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J];合成纤维;2013年08期
13 张怀良;材料的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5年02期
14 王鸣义;王均平;;涤纶后加工过程与成品力学性能[J];金山油化纤;1987年02期
15 杨彦功;含杂、二单含量与腈纶力学性能的关系[J];合成纤维;1988年06期
16 铃木义雄 ,汪立;新型炭的力学性能[J];新型碳材料;1990年02期
17 吴智慧;;木材弯曲胶合件力学性能的测试[J];建筑人造板;1991年01期
18 吴全兴;实用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工程[J];钛工业进展;1994年06期
19 王承忠;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试验的近期研究动态(提纲)[J];铸锻热;1996年01期
20 俞树荣;材料的力学性能模糊分析[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众迎;龙连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青;卢嘉德;胡良全;;酚醛树脂结构与高温力学性能相关性的探索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黄玉亭;杨勇新;李平;顾习峰;王明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力学性能测试与评估[A];第十八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小英;;土壤填埋降解后丝素纤维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5 王玉金;周玉;宋桂明;黄智恒;雷廷权;;钨丝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徐献忠;施力;刘雯雯;刘大全;郭惠丽;库丹;;食品的力学性能与人类咬合过程参量的关系[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罗靓;张佐光;张立功;孙志杰;;复合材料层板预夹杂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8 滕雅娣;舒燕;母继荣;李旭日;;辽宁建平产膨润土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高丽兰;陈旭;高红;;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力学性能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卢国兴;阮冬;;蜂窝铝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长亮;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与制备[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朱天彬;镁碳耐火材料组成、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秀;固态高聚物的流变损伤与长期力学性能加速表征[D];湘潭大学;2015年
4 秦利军;三维编织C/C复合材料关键基础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任小勇;地质工程用高性能无钴硬质合金的制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高岩;多轴向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7 焦传梅;无卤阻燃EVA、POE及其交联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杜爱兵;独居石结构稀土磷酸盐及其复合材料的导热与力学性能[D];清华大学;2009年
9 张晓立;爆炸压实非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侃;基于面料力学性能的服装缝纫平整度等级客观评价系统的建立[D];东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旺;磁控溅射制备V-Al-Ta-N四元涂层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磊;抗冲击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蔡宝壮;超细晶铜基合金塑性变形机理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关倩倩;持荷受火叠合柱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力学性能数值模拟[D];燕山大学;2015年
5 时萌蒙;重组方材两种原材料疏解干燥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唐伟文;穿山甲鳞片宏-微观力学性能表征及其耐冲击性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鲁婷菊;纤维素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尹晓君;含Ca、Sb的Mg-xAl-yZn-zSi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9 张雨溪;改性陶瓷粉体对铸造锌铝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10 刘玲丽;变面循环轧制AZ31镁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在线监控系统(待续)[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2 王华;大厚度海洋平台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余万华;CQE-热轧钢卷的力学性能控制模型[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朱祝何;技术规范更接“地气”[N];中国质量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