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辐照SiO_x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摘要】:低维硅结构可以提高硅光发射的量子效率。镶嵌在二氧化硅中的纳米硅材料体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与硅基半导体技术相容性高,发展前景良好。该体系的最有效的制备方法是退火SiO_x。与热退火相比,激光退火具有加工速度快、加区区域可控制的优点。本文研究了SiO_x薄膜激光退火后的结构特点和发光性能,对SiO_x薄膜退火后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透射电镜的原位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温度下电子束辐照SiO_x的结构变化。此研究为激光辐照技术在硅基器件上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理论,有很大的研究潜力。主要内容以及结论如下:(1)通过不同功率密度的激光辐照SiO_x薄膜,发现当激光功率密度大于1.0×10~7W/cm~2时,激光退火SiO_x能形成纳米硅。由于激光的能量特点以及SiO_x的缺陷,SiO_x薄膜在激光退火后会产生凸起、球状空腔以及点状损伤形貌。通过拉曼光谱获得SiO_x薄膜激光退火后的纳米硅的尺寸分布和结晶特点:晶粒尺寸与激光功率密度以及退火时间有关;晶粒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结晶度与薄膜的深度有关。通过SiO_x激光退火后的荧光光谱,得到SiO_x退火后的发光峰位于700nm附近。(2)通过FIB制备平行于激光加工方向以及垂直于加工方向的SiO_x薄膜截面样品,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比较不同方向的截面样品的结构特征。结合激光能量呈高斯分布的特点以及EDS和EELS谱分析,将SiO_x薄膜激光退火后的显微结构分为五部分:熔化区、熔覆区、多孔二氧化硅区、硅结晶区以及基底区。(3)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原位实验观察在不同电子束密度辐照下SiO_x随温度的结构变化。在高温高密度电子束辐照下,发现硅纳米颗粒以及孔洞的形成。SiO_x中孔洞的产生是温度与电子束辐照共同的作用。温度是使SiO_x发生相分离的主要因素。电子束辐照可以使SiO_x的相分离过程加快。在高密度电子束辐照下,SiO_x存在一个破坏阈值温度,低于该温度,电子束辐照可以加速晶粒的形成;高于该温度,电子束辐照会对SiO_x造成破坏。SiO_x仅仅经过热退火很难形成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的形成需要更高密度的能量。
|
|
|
|
1 |
T.Numata;S.Muraoka;Y.Sakurai;;激光退火石榴石薄膜中的磁各向异性[J];中国激光;1983年Z1期 |
2 |
李元恒;离子注入Si在连续CO_2激光退火时的动态反射特性[J];物理学报;1981年04期 |
3 |
刘世祥,朱美芳,姚德成,石万全;激光退火的机理[J];物理;1983年09期 |
4 |
骆永全;王伟平;罗飞;;连续激光辐照下二氧化钒薄膜热致相变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5期 |
5 |
鲍希茂,黄信凡,郭禾,张梅;在离子注入硅激光退火时引入缺陷[J];半导体学报;1983年06期 |
6 |
吴乐琦;半导体的激光退火[J];发光与显示;1980年05期 |
7 |
鲍希茂,嵇福权,黄信凡,陈南斗;激光退火对硅氧化层错的抑制作用[J];半导体学报;1980年03期 |
8 |
宋马成;;半导体激光退火(Ⅰ)——温升的简单计算和激光参数的选择[J];半导体情报;1981年04期 |
9 |
任吉达;张杰;韩乾翰;赵文亮;郭颖;石建军;;常压射频放电占空比对SiO_x薄膜形貌和成分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
10 |
林成鲁,冯洁;注砷多晶硅激光退火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3年03期 |
11 |
宋马成;;半导体激光退火(Ⅱ)——实验现象的理论探讨[J];半导体情报;1981年04期 |
12 |
卢励吾,许振嘉,蔡田海,阮圣央;硅中激光退火点缺陷的钝化/消除[J];半导体学报;1983年05期 |
13 |
刘世杰,S.U.CAMPISANO,E.RIMINI;离子注入GaAs的脉冲激光退火[J];物理学报;1988年05期 |
14 |
宁洪龙;邓宇熹;黄健朗;罗子龙;胡润东;刘贤哲;王一平;邱天;姚日晖;彭俊彪;;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激光退火[J];液晶与显示;2020年12期 |
15 |
王巧霞;;一种很有前途的退火工艺——激光退火[J];半导体设备;1979年02期 |
16 |
张魁武;;半导体材料激光退火技术研究(一)[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8年02期 |
17 |
张魁武;;半导体激光退火原理[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8年01期 |
18 |
肖鸿飞,苗俊;半导体进行激光退火时预热温度的计算[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9 |
;激光退火硅材料的照相监测[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1997年06期 |
20 |
史永基;硅激光退火动力学[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