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双尺度分析
【摘要】: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近年来在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同时,该类材料的性能预报和优化设计的分析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基于渐近均匀化理论出发,采用三维图形数字化处理技术,建立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数字化单胞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首先根据小参数渐近展开均匀化方法的理论,建立该方法细观求解的泛函及其变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基于单变量泛函的均匀化问题求解的等参有限元列式。
接着探索了均匀化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均匀化方法通常需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才能使问题得以求解。由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的复杂性,在数值求解过程中,单元的离散和划分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引入了三维图形数字化处理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细观结构数字化技术的有限单元网格自动生成方法,解决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的离散问题。通过计算单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最后通过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进行细观结构分析,建立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数字化单胞力学分析模型,运用均匀化方法计算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并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通过本文的研究,建立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预报方法,为该类材料研制过程的工艺选择、性能设计、结构优化等提供了力学分析手段,推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同时为进一步分析该类材料的损伤、强度、及非线性行为等奠定了基础。
|
|
|
|
1 |
李嘉禄;陈利;焦亚男;;三维整体编织复合材料的结构和主要力学性能(英文)[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2 |
刘兆麟;程灿灿;;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J];纤维复合材料;2010年03期 |
3 |
;科研鉴定[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4 |
顾伯洪,徐静怡;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侵彻准细观层次有限元计算[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3期 |
5 |
卢子兴,杨振宇,李仲平;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研究进展[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2期 |
6 |
朱荣生;芳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2004年08期 |
7 |
孙颖,李嘉禄,李学明;二步法和四步法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轴向力学性能的比较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8 |
冯淼林,吴长春,孙慧玉;三维均匀化方法预测编织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模量[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3期 |
9 |
练军;;动力有限元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性能研究中的应用[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6年02期 |
10 |
潘燕环,嵇醒,薛松涛;单向复合材料损伤刚度的双重均匀化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
11 |
李占生;;“三维编织变截面复合材料的成型设计与优化”项目通过市科委验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2 |
马文锁;赵允岭;冯伟;;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理论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
13 |
刘兆麟;俞建勇;;变截面三维编织异型件减纱工艺与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19期 |
14 |
郭建辉;;“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的编织复合材料热弹性多尺度分析”项目通过市科委验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15 |
刘芳,杨柳,张传雄;玻纤/环氧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5年02期 |
16 |
马文锁,冯伟;三维管状编织复合材料及其构件可变微单元几何分析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5期 |
17 |
练军;顾伯洪;;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细观结构模型的有限元计算[J];弹道学报;2006年03期 |
18 |
郭建辉;;“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的编织复合材料热弹性多尺度分析”项目通过市科委验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19 |
董纪伟,孙良新,洪平;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宏细观结构的计算机图形模拟[J];宇航材料工艺;2004年04期 |
20 |
邵将;温卫东;崔海涛;;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性能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