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棉织物环境友好型生物—化学法超柔软整理及模糊专家评估系统的开发研究

吴赞敏  
【摘要】: 随着人们环保、健康意识的增强,开发生态纺织品及绿色整理技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利用生物、化学法—纤维素酶整理及化学柔软剂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棉织物进行超柔软整理,以改善棉织物的手感柔软性和服用舒适性。柔软剂的作用属于一种吸附式的润滑柔软,整理效果不耐久;纤维素酶对纤维有特定的催化水解作用,可以降低织物的刚性产生柔软的效果,但会造成织物强力降低。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果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纤维素酶可以产生永久性的柔软作用,而柔软剂在进一步增强柔软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弥补由于纤维素酶水解造成的纤维损伤,使得整理后的织物强力损失降低。我们研究了白布及染色布的最佳超柔软整理工艺。经过超柔软整理的织物手感获得了显著的改善,而且整理后棉织物的湿舒适性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本文对不同产地的纤维素酶进行了筛选,优选出纤维素酶Cellusoft L和纤维素酶WM,并对整理工艺进行了优化。棉织物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纤维分子潜在醛基增多,铜值升高,说明棉纤维受到明显的损伤,但纤维素酶处理后棉纤维经向蓬松,表面被剥蚀,并且产生沿纤维轴向的裂缝和孔洞,从而增加了柔软剂向纤维内的渗透和吸附。 本课题研制的环保型两性甜菜碱微乳柔软剂,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乳化,得到了性能稳定的微乳液。与商品柔软剂进行比较,使织物的动静摩擦系数、断裂强力、白度、润湿性等都有较大提高。合成柔软剂的微乳液应用性能明显好于其普通乳液。而且产品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织物经过整理后,手感是一项评价和衡量产品档次的重要指标,但如何对手感进行评价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模糊数学和专家系统的有关知识,开发了一种新型用于织物手感和综合服用性能评价的模糊专家系统。该系统是一类智能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系统参数的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求。运用模糊专家评判系统软件,解决了主观评价织物风格产生的分散性和可比性差的问题,使之成为纺织企业和用户对织物客观评判的有利助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建成;余逸男;;低分子量、含氮量适中的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对纤维素纤维改性工艺的研究[J];染料与染色;2005年06期
2 邱红娟;高剑;;化学品配方的生态安全问题简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陈荣圻;;无卤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和开发(一)[J];印染;2011年10期
4 郑建成;余逸男;;低分子质量、含氮量适中的纤维素纤维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的研制[J];印染助剂;2005年12期
5 陈天麟;;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初探[J];北方环境;2011年09期
6 马亢;周庆峰;;固态发酵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1年09期
7 袁廷香;;绿色化学及实验绿色化[J];食品与机械;2011年05期
8 王露莎;韦盼玉;李品优;宋志国;;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问题探析[J];大众科技;2011年10期
9 姜建斌;刘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10 ;美国环境保护署拟定聚乙烯醚类使用规则[J];粘接;2011年09期
11 刘朝玺;;林业与环境保护的初步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4年04期
12 德沃列斯;叶奕森;;苏联的石油运输和环境保护[J];世界环境;1984年02期
13 ;环保文摘[J];电力环境保护;1985年01期
14 本刊通讯员;;冶金环境保护研究所的成长 庆祝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建院三十年[J];环境工程;1985年05期
15 杨硕芳;左育华;;编制机械工业环境保护主题词表——用汉字AP编码直接存取数据库的方法[J];环境保护;1986年12期
16 ;苏联的环境保护[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7年03期
17 马稚芳;;航空工业部发展民品生产为环境保护作贡献[J];环境保护;1987年10期
18 路石;;安徽省环保科技情报网恢复活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年04期
19 曲格平;;环境政策——中国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主题[J];环境保护;1992年08期
20 江研因;;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J];华东科技管理;199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燕;唐人成;;壳聚糖/柠檬酸对棉织物的防皱防臭整理[A];“润禾杯”第八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成辉;祁珍明;姚琴;;棉织物柠檬酸防皱整理研究[A];“闰土”杯第四届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宋曲一;戴飞;崔维怡;庞远英;;纯棉织物的抗皱免烫整理[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冯仑仑;王雪燕;庄小雄;李维;方虹天;陈晓娇;庞明军;;棉织物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的前处理工艺研究[A];“闰土”杯第四届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卿凤翎;孟卫东;邵徽;;防水、防油、防污与抗皱(抗菌)性能合一助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A];2003“中大洁润丝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董朝红;吕洲;朱平;展义臻;吴丹;;用于棉织物转移印花的C.I.分散蓝56改性研究[A];佶龙杯第四届全国印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旭;贺良震;张炜栋;;棉织物轧染色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A];“第五届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显方;姚海伟;;包芯柔体纱棉织物性能分析及产品开发[A];第十七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强;堵国成;陈坚;;棉织物精练用酶研究应用进展[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庄伟;蔡再生;徐壁;徐丽慧;;硅水溶胶法棉织物无氟超疏水整理研究[A];“亚伯”杯2011年第五届全国纺织印染助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耀;绿色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雪梅;环境保护对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长玲;专利法生态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任赟;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尹晓波;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联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钱淑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吴赞敏;棉织物环境友好型生物—化学法超柔软整理及模糊专家评估系统的开发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10 黄文琦;基于多元羧酸的棉织物溶胶—凝胶法耐久拒水整理[D];东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怀芳;无甲醛棉用耐久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D];青岛大学;2005年
2 丁芸芸;棉织物耐久阻燃整理优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胡强;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环境性贫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姚家伟;惠来石碑山风电场可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孟春丽;棉织物化学改性及其染色工艺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李秀雅;论环境行政中的行政指导[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曲珅;光污染防治立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马军惠;中国政府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刘丽莘;太阳能热水集中供应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子哲;我国经济和谐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克;以企业的名义进行环境科技创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曾培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本期执笔 宋时飞;“引”变“选”里看变化[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章轲;环境保护:十字路口的大国治理方略[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吴丹;发表“中华绿标志”贵阳宣言[N];贵阳日报;2006年
6 记者 黄磊文慧 通讯员 张敏 张蔚;武汉开发区设立“环境保护奖”[N];湖北日报;2007年
7 记者  丰晓原;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N];金华日报;2006年
8 丰晓原;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科学发展[N];金华日报;2007年
9 记者  王端鹏 实习生 乔文静;在环境保护中当好“管家”[N];济南日报;2006年
10 曾培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