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其平坦化研究
【摘要】:金刚石薄膜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使其在多种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常规CVD金刚石薄膜晶粒度较大,呈柱状生长,表面较粗糙,同时高硬度表面也给后续抛光处理带来很大困难,限制金刚石薄膜的推广应用。因此,改善常规金刚石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和后续抛光技术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制备工艺和后期对薄膜表面微修饰改善表面形貌,首先采用微波等离子体CVD法制备出金刚石薄膜,然后用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对金刚石薄膜的表面进行了微刻蚀处理,最后通过AFM显微镜和Raman光谱对金刚石特性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碳源浓度、微波功率以及沉积时间是影响金刚石膜生长的主要因素。①随着甲烷浓度的提高,金刚石膜的生长速率提高,但同时金刚石膜的质量却在下降。甲烷浓度为7.5%时制备出的金刚石膜质量较好、生长速率较快,是制备高品质金刚石膜的合适条件。②在较高微波功率4000W下所制备的薄膜的质量较好且稳定,生长速率高。③沉积时间长短对薄膜质量并没有太大影响,但会影响表面形貌。④多阶段式复合沉积方法可以更多方面调整工艺,实现多层连续生长,在制备较厚且表面粗糙度低和sp3含量高方面结果较为理想。
由高密度氧等离子体刻蚀金刚石膜得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①当刻蚀功率较高时,可同时刻蚀sp2和sp3键,而且刻蚀sp2的速率强于sp3。此时刻蚀产物覆盖较少,体现出高sp3含量。②刻蚀之后的表面趋于平坦,表面粗糙度降低,薄膜质量有所提高。③sp3键部分转化为sp2键,表面成分的改变使金刚石薄膜表面硬度降低,有利于进一步的抛光。④相比氩气的物理溅射作用,氧的化学反应在刻蚀金刚石薄膜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
|
|
|
1 |
白亦真,吕宪义,金曾孙,王春蕾,邹广田;沉积高品质金刚石薄膜的MWPCVD系统[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
2 |
马志斌,张文文;金刚石薄膜的低温沉积[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3 |
王天旭,蒙继龙,文命清;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衬底的研究进展[J];金属热处理;2002年09期 |
4 |
张建平,翁羽翔,袁定朴,徐积仁;不同原料气体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金刚石薄膜的比较研究[J];科学通报;1992年18期 |
5 |
吕反修,蒋高松,杨保雄;低温生长金刚石薄膜及其界面结构X-射线衍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6 |
王建军,吕反修,邬钦崇,隋毅峰,周永成;用发射天线式微波等离子体CVD装置沉积大面积金刚石薄膜[J];高技术通讯;1994年11期 |
7 |
夏义琴,刘传先;金刚石薄膜沉积时等离子体发射光谱[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8 |
王丽军;金刚石薄膜CVD制备方法及其评述[J];真空与低温;2000年02期 |
9 |
芶清泉,冉均国,郑昌琼;金刚石薄膜的形成机理及原子分子设计(摘要)[J];微细加工技术;1990年Z1期 |
10 |
方亮,王万录,王健,廖克俊,丁培道;金刚石薄膜内应力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1999年06期 |
11 |
顾长志,金曾孙,吕宪义,邹广田,高谷松文,坂本幸弘;微波等离子体CVD方法制备金刚石薄膜[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
12 |
叶峰,廖源,马玉蓉,方容川;金刚石薄膜的蓝光发射[J];发光学报;1998年03期 |
13 |
方莉俐;金刚石薄膜基体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工艺[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4 |
黄兴家;;金刚石薄膜的沉积技术及其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1990年03期 |
15 |
王玮
,岳崇杰;新金刚石科学技术[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92年01期 |
16 |
朱晓东,詹如娟;金刚石薄膜的形貌分析及(100)面择优生长[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1995年06期 |
17 |
杨国伟,刘大军,袁放成,何金田,张兵临,毛友德;富勒烯作为过渡层生长金刚石薄膜研究[J];光学学报;1996年05期 |
18 |
耿东生,张贵锋,李兴无,郑修麟;金刚石薄膜与 WC-Co 硬质合金的附着性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年06期 |
19 |
莘海维,奚正蕾,凌行,张志明;金刚石薄膜图形化技术的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2年01期 |
20 |
胡东平,季锡林,刘伟,姜蜀宁,李力,何建军;热丝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