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了解逐渐深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基础,物流业进行绿色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打造绿色物流、建设交通强国的进程,需要对我国物流业生态效率的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本文首先界定物流业生态效率的概念,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现有研究在指标构成、测量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单一性和欠科学性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使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从全国视角和省域视角下对近十年中国物流业生态效率展开测度和评价,并通过实证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在对我国物流业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物流业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对我国物流业生态效率进行效率值强度和变动趋势的评价。根据测算,我国2010-2019年物流业生态效率均大于1,基本保持有效,但近几年的效率值表现欠佳;各省效率值从变动趋势的角度看有5种形式,总体来看大部分省份都保持物流业生态效率有效的状态。宁夏、海南、上海、天津等13个省份近十年物流业生态效率均处于有效状态,而内蒙古、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5地的效率值均低于0.5,长期处于无效状态。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证检验物流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方面的对外开放水平、产业集聚水平是正向影响因素,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对外开放水平、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环境保护投入水平、信息化水平是负向影响因素。最后,依据实证结果和物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政府、行业组织为宏观层面、企业为微观层面分别提出本文的对策建议和企业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