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可调性纳米粒子在多模态成像引导的光学诊疗中的应用
【摘要】: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特性的荧光有机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NPs)在生物成像和成像引导的光学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潜力。分子堆积是优化AIE发光团(AIE Luminogens,AIEgens)在聚集态或固态下光物理性能的关键。然而,到目前为止,NPs中AIEgens的堆积方式仍然是模糊的,这为理解光物理性质与堆积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进一步优化NPs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性能带来了一些挑战。在本课题中,我们通过简单地调整给/受体型共轭分子OPTPA中烷氧基链的长度,实现了分子的扭曲结构与有效π共轭之间的平衡,从而产生了高固态近红外发射和明显的吸收/发射红移以及AIE特性。随后,我们首次提出了在聚合物包覆的纳米粒子中使荧光化合物发生非晶态-晶态转变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优化了纳米粒子的综合性能,如吸收和发射光谱的红移与增强、活性氧产生能力和光热转化性能的提高。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的晶态纳米粒子在三模态成像引导的协同PDT/PTT光学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不仅为高效近红外发射荧光化合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研究和利用纳米粒子中的结构-堆积-性能关系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方法,从而为癌症光学诊疗法构建了一个通用的平台。
|
|
|
|
1 |
申永良;纳米粒子的性质[J];化学教育;1999年Z1期 |
2 |
王彦;;探讨氧化铜纳米粒子制备及表征[J];化工管理;2016年09期 |
3 |
王胜;李长河;张强;;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性能评价[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3年02期 |
4 |
王晶;洪铁;张英鸽;;纳米粒子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
5 |
龙云飞;;水溶性硫化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应用于汞离子检测[J];光谱实验室;2011年03期 |
6 |
吴铎;满石清;;铜纳米粒子的水热法制备及其结构表征[J];光谱实验室;2010年02期 |
7 |
马杰;房林;;纳米粒子靶向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
8 |
李慧;闫新焕;丁国生;唐安娜;;纳米粒子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及其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06期 |
9 |
混旭;章竹君;;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0 |
闫景辉;李中田;郭海艳;王琳琨;曹亮军;祁芸芸;石春山;;BaYF_5:Ce~(3+)纳米粒子的制备与光谱性质[J];应用化学;2008年02期 |
11 |
费砚群;罗贵民;冯国栋;费强;陈焕文;梁学凯;赵晓君;郇延富;;双重对象同时检测的新型荧光纳米粒子传感器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1期 |
12 |
宋锡瑾;龚伟;王杰;;纳米粒子的干燥方法与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2006年01期 |
13 |
肖忠柏;曹诺;肖圣洁;肖卫东;;纳米粒子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6年02期 |
14 |
龙莉莉;肖波;;纳米粒子——协助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靶向载体[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
15 |
杨菁;宋存先;;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输送和药物控释体系的应用前景[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年07期 |
16 |
于润泽;刘正英;尹波;杨鸣波;杨伟;冯建民;;纳米粒子的分散状态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5期 |
17 |
刘铁根,张凡,孟卓;纳米粒子大小及其分布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光学技术;2005年01期 |
18 |
瞿金蓉,胡明安,陈敬中,韩炜;纳米粒子的熔点与粒径的关系[J];地球科学;2005年02期 |
19 |
郭义明,邓艳辉,赵敬哲,王子忱,张恒彬;硫纳米粒子的液相合成与表征[J];化学学报;2005年04期 |
20 |
黄美荣,李新贵;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合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