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呼吸科2009~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用药调查及合理性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呼吸科2009~2011年入院主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及趋势,分析抗菌药物、祛痰药和平喘药及其他对症支持用药的合理性,提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建议,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我院呼吸科2009~2011年入院主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326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查阅病历中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的基本情况、抗菌药、祛痰药和平喘药及其他对症支持用药的应用情况,按统一标准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药物学》(第17版)、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编写的《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以及相关药品说明书,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入院期间所应用药物的合理性。
结果:收集并进行研究的326例主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共309例,占总例数的94.79%。48~72小时对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有283例,占总例数的86.81%。抗菌药物DUI1共7种,祛痰药和平喘药DUI1有3种,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多为两药联用。2863条治疗医嘱,其中有827条医嘱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合理医嘱比例为28.89%,不合理表现主要为给药剂量偏大或偏小、溶媒的选择不正确、药物的浓度不适合、组间未使用间隔液、未予正确的给药顺序等。
结论:1.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应用的药物基本合理,临床医生均根据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病理生理状态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给予适当的抗菌、祛痰、平喘药物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但在部分药物的具体应用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给药剂量、溶媒选择、药物浓度和滴速、给药顺序、联合用药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2.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用以促进我院呼吸科药物的合理应用,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得到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临床药师应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并且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临床药师应重视护士的给药环节;临床药师应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药学监护,并对患者开展用药教育。
|
|
|
|
1 |
张庆,庆格乐,许军;141例呼吸科病历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年05期 |
2 |
刘又宁;如何评价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科的地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年02期 |
3 |
闫晓霞;呼吸科病人失眠的护理[J];中原医刊;2005年14期 |
4 |
杨劲松;;某市综合医院呼吸科病房402例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04期 |
5 |
周淼;;浅谈PBL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以呼吸科临床教学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11期 |
6 |
刘亚芳,王俊华,薛萍;呼吸科非知识型病人的健康教育难点及对策[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7 |
陈文昭;吴爱华;谢轶;;2006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常见病原菌耐药分析[J];华西医学;2007年04期 |
8 |
刘红梅;;呼吸科住院患者突发地震时紧急撤离的安全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8年18期 |
9 |
高英玉;;呼吸科真菌院内感染调查与预防[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年S1期 |
10 |
;第五届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征文通知[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
11 |
;第五届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征文通知[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5期 |
12 |
王蕾;;浅谈呼吸科病房护理风险问题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10期 |
13 |
王玉,王蓉,董宁;呼吸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02年08期 |
14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简介[J];健康向导;2009年06期 |
15 |
刘又宁;;序言[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02期 |
16 |
;会议报道[J];中国医刊;1999年11期 |
17 |
张献怀;无愧人生——记解放军304医院呼吸科主任崔德健教授[J];解放军健康;1997年03期 |
18 |
孙燕;每位呼吸科医师都应关注肺癌的防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年04期 |
19 |
何权瀛,王春艳,林敏,芳薛岑;呼吸科医师对循证医学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07期 |
20 |
李泽庚,张念志,季红燕;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呼吸科后期临床教学质量[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