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肠道微生态组成和结构的初步分析
【摘要】:目的作为人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肝损害因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目前在我国导致肝硬化的因素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多见,其余病因包括长期大量摄入酒精、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在肝硬化的后期,即失代偿性肝硬化期,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感染等,严重者预后差。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其高死亡率成为了我国社会及医疗的沉重负担,且多数肝细胞癌发生于肝硬化基础上。肝脏通过“肠-肝轴”与肠道紧密相连,肠道菌群的数量、组成和分布与肝脏状况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肝病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可发生紊乱,而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结构也可反过来作用于肝脏,进一步影响肝病的发生和转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分子生态学的方法探讨了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变化特点,而对肝细胞癌患者肠道微生态特点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高通量16S rDNA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人类肝硬化和肝硬化基础上肝细胞癌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内容比较和分析肝硬化及肝硬化基础上肝细胞癌患者远端肠道菌群的差异和特点,初步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与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35例,包括2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15例肝硬化基础上肝细胞癌患者(肝细胞癌组)。收集患者粪便标本,提取其肠道细菌总DNA,采用罗氏(Roche)454测序技术对16S rDNA V3-V6可变区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物种分类、丰度分析及多样性分析),探讨肝硬化基础上肝细胞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结果属种定量及组成分析发现,肝硬化和肝硬化基础上肝细胞癌患者粪便菌群的组成和结构对比有明显差异。在放线菌门的细菌中,肝硬化组肠道菌群中放线菌门和双歧杆菌属细菌所占比例较肝细胞癌组显著偏高;在拟杆菌门的细菌中,肝硬化组理研菌科细菌所占比例明显较肝细胞癌组低;在厚壁菌门的细菌中,和肝细胞癌组相比,肝硬化组梭菌属细菌所占比例明显偏高,而Christenellaceae科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结论与单纯肝硬化患者相比,肝硬化基础上发生肝细胞癌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对肝硬化及肝硬化基础上肝细胞癌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差异和特点进行了结构和组成上的初步分析,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
|
|
1 |
姜乃可,周民,杨建和,王友良,钱科卿;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5年01期 |
2 |
梅楠;;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假尿甙的测定意义[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9年03期 |
3 |
白树云,白丽萍;肝细胞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探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4 |
张春平;中欧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特征与存活率[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
5 |
韦义萍,马韵,邓卓霖;肝细胞癌患者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缺失的研究[J];肿瘤;2003年06期 |
6 |
张春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是美国肝细胞癌患者中一种常见的潜在性肝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年10期 |
7 |
赵遴;张萍;王晓露;;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凝血指标及血浆蛋白检测分析[J];中原医刊;2006年16期 |
8 |
周立;芮静安;王少斌;陈曙光;曲强;迟天毅;魏学;韩凯;张宁;赵海涛;;男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
9 |
侯振江;王秀文;张丽华;周秀艳;戴殿禄;闫金辉;;肝细胞癌患者血清瘦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05期 |
10 |
秦锴;荆强;曾勇;;精氨酸对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08年02期 |
11 |
叶伯根;耿小平;;术前经肝动脉栓塞化疗不利于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预后[J];肝胆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
12 |
郭家伟;张霞意;姚细安;胡中伟;;肝细胞癌患者血清HBV基因型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年02期 |
13 |
王拱辰;施广霞;;肝细胞癌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的相关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8期 |
14 |
王拱辰;施广霞;;经皮乙醇注射对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1期 |
15 |
涂洪章;;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发现新的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9年09期 |
16 |
江远福;;慢性肝病和肝细胞癌患者的维生素B_6浓度[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8年01期 |
17 |
陈江浩;746例肝硬变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经皮乙醇注射的远期疗效[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6年04期 |
18 |
杨松山,梁志祥,严以群,杨甲梅;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浆TNF-α的临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19 |
牛旗,汤钊猷,马曾辰,陈俐,钦伦秀,张连海;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潜在指标[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年06期 |
20 |
JinnoK,陈俊忠,罗椒衍;肝细胞癌患者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升高[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