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候选SNPs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及肝癌易感性研究
【摘要】: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引发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种重要的危险因素,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数个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及肝癌易感性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在国外人群中已被广泛研究报道,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Ι类多肽相关序列A(MHC class I polypeptide-related sequence A,MICA,rs2596542)、DEPDC5 rs1012068、含patatin样磷脂酶域3(patatin-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 containing 3,PNPLA3,rs738409)、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rs7975232)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s4444903)”。这些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且在中国人群中尚没有上述SNPs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肝癌易感性的研究报道,因此我们选取了之前国外报道过的5个SNPs,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研究是否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肝癌易感性也存在相关性。方法本实验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通过检索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中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肝癌易感性相关的SNPs,然后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了62例肝硬化患者(病例组)和7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分型技术对所有患者5个SNPs进行测定,然后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些SNPs在我国汉族人群是否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相关。第二部分我们收集了46例丙肝肝癌患者,测定SNPs并统计分析了这些SNPs是否与HCV感染相关肝癌易感性相关。结果第一部分实验中的5个SNPs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研究结果显示:(1)在本实验人群中未发现MICA rs2596542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相关联:肝硬化组中基因型GG、GA和AA的频率分别为46.77%、41.94%和11.29%,与肝炎组(58.23%、34.18%、7.5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中等位基因G的分布频率为67.74%,较肝炎组(7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后在经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遗传模型中未发现rs2596542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存在关联性。(2)在本实验人群中未发现DEPDC5 rs1012068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相关联:肝硬化组基因型TT、TG和GG的频率分别为54.84%、35.48%和9.68%,与肝炎组(60.76%、36.71%、2.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中等位基因T的分布频率为72.58%,较肝炎组(7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后在经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遗传模型中未发现rs1012068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存在关联性。(3)在本实验人群中未发现PNPLA3 rs738409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相关联:肝硬化组中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10%、46.77%、16.13%,与肝炎组(44.30%、43.04%、12.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中等位基因C的频率分布为60.48%,较肝炎组(6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后在经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遗传模型中未发现rs738409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存在关联性。(4)在本实验人群中未发现VDR rs7975232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相关联:肝硬化组基因型CC、CA和AA的频率分别为58.06%、38.71%和3.23%,与肝炎组(49.37%、45.57%、5.0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中等位基因C的分布频率为77.42%,较肝炎组(7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后在经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遗传模型中未发现rs7975232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存在关联性。(5)在本实验人群中发现EGF rs4444903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易感性存在关联性:肝硬化组基因型GG、AG和AA的频率分别为61.30%、31.25%、6.45%,与肝炎组(40.50%、51.90%、7.60%)相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肝硬化组和肝炎组中等位基因G的频率分别为77.42%和66.4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随后在经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隐性遗传模型中发现:携带基因型GG的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为AA+AG患者的2.188倍(OR=2.188,95%CI=1.072-4.465,P=0.031)。第二部分结果显示:(1)在本实验人群中未发现位点rs2596542、rs1012068、rs738409和rs7975232与HCV感染相关肝癌易感性存在关联性。(2)EGF rs4444903与HCV感染相关肝癌易感性相关:肝癌组中基因型GG、AG和AA的频率分别为60.87%、32.61%和6.52%,较肝炎组(40.50%、51.90%、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肝癌组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77.17%,与肝炎组(66.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随后在经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研究发现,等位基因G为发生肝癌的风险等位基因(OR=1.944,95%CI:1.023-3.695,P=0.042);携带基因型GG的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为AA+AG基因型患者的3.104倍(OR=3.104,95%=1.319-7.30,P=0.01)。结论(1)EGF rs4444903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肝癌易感性相关。(2)在本实验研究人群中未发现MICA rs2596542,DEPDC5 rs1012068,PNPLA3rs738409和VDR rs7975232与HCV感染相关肝硬化、肝癌易感性相关。
|
|
|
|
1 |
;Bioinformotics Analysis for Coding SNPs of the HLA-DQA1 Gene Involved in Susceptibility to Cervical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6年01期 |
2 |
张爱平;刘超;刘长晖;;Y染色体SNPs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2009年05期 |
3 |
何琼;刘长晖;王慧君;刘超;;荧光标记线粒体DNA SNPs检测体系建立及单倍型频率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年01期 |
4 |
刘超;陈丽伟;刘长晖;李越;李健伟;张爱平;葛璐璐;;47个SNPs复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法医学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
5 |
李忠华;扎拉嘎白乙拉;侯一平;;表型信息SNPs在法医学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
6 |
高坚瑞;DNA损伤修复能力与肺癌易感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5期 |
7 |
唐录英,任泽舫,庄志雄,刘晓合,苏祖兰,黄钰;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假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2年02期 |
8 |
崔红梅,尹立红,浦跃朴;线粒体DNA 16519 T→C变异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年02期 |
9 |
邵国光;马忠余;李健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06年02期 |
10 |
燕贞;吴拥军;吴逸明;;细胞色素P450 2D6与吸烟所致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研究[J];卫生研究;2007年01期 |
11 |
安明;赵国君;;GSTT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年S3期 |
12 |
高坚瑞,任春兰,陆荣柱;细胞色素P_(450)2D6G-A突变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研究[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13 |
赵鲁杭,陈枢青,余国伟,马胜林,李浒;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11期 |
14 |
聂立红
,王声湧
,胡毅玲;肺癌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7期 |
15 |
顾艳斐;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02年02期 |
16 |
陈漫霞,陈思东,汪保国,蔡旭玲,冼雪珍;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研究[J];四川肿瘤防治;2003年03期 |
17 |
郝巧玲,吴晓明,姚群峰,周宜开;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年03期 |
18 |
李家伟,穆丽娜,卫国荣,陈传炜,张作风,俞顺章,姜庆五;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05年04期 |
19 |
冷曙光,宋文佳;肺癌易感性与外源性化学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年01期 |
20 |
张楠;车鉴;白松;吴争;崔玉影;邹伟;;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致病基因与乳腺癌易感性[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