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缓释Ⅵ型胶原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应用研究

吕丹  
【摘要】:目的:(1)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RADA16-I自组装多肽,质谱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静电纺丝制备PCL神经导管及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定。(2)采用RADA16-I自组装水凝胶包裹缓释Ⅵ型胶原,观察其在体外的释放曲线。采用Ⅵ型胶原诱导极化巨噬细胞,观察其体外极化巨噬细胞的效果。采用共培养模型,研究极化后的巨噬细胞对雪旺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3)探讨RADA16-I自组装水凝胶包裹缓释Ⅵ型胶原填充PCL神经导管修复长节段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1)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RADA16-I自组装多肽。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合成的多肽进行纯化。采用~1H NMR核磁共振对合成及纯化后的小分子化合物RADA16-I进行表征。红外光谱检测化合物的红外吸收。透射电镜观察水凝胶纤维形貌。自组装水凝胶的流变性质采用流变仪进行检测。静电纺丝制备PCL神经导管,扫描电镜对PCL导管进行观察及测量纤维丝平均直径,改良比重法测量孔隙率并用小量程力学拉伸测量仪对其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测定,计算杨氏模量、最大应力、最大载荷和最大断裂张力。(2)制备含有0.1%Ⅵ型胶原与1%RADA16-I混合液,室温静置以后制得混合水凝胶。取25ul的水凝胶填充于PCL支架中,置入PBS中,于0.5、1、2、3、4、5、6、7、14、28、56天时间点分别收集培养孔的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Ⅵ型胶原累积释放比率。分离、纯化、鉴定雪旺细胞。将大鼠RAW264.7巨噬细胞接种在24孔板中,每孔加入含0.1%Ⅵ型胶原的RPMI1640低糖培养基,培养及干预72小时后,采用CD68、CCR7、iNOS、CD206和CD163鉴定巨噬细胞相关表型。将Ⅵ型胶原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后的培养液与新鲜的DMEM/F12培养基以1:1的比例混合,进行雪旺细胞的培养,建立不同极化状态巨噬细胞与雪旺细胞共培养模型,干预5天后用CCK-8检测雪旺细胞增殖。采用RT-PCR检测共培养条件下对雪旺细胞GDNF、NGF、NT3和MBP mRNA的表达。(3)制备含有0.1%Ⅵ型胶原与1%RADA16-I的混合水凝胶,填充17mm PCL神经导管并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5mm长节段缺损。采用单纯RADA16-I水凝胶填充PCL导管和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参照。术后第3、14天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巨噬细胞分化情况。在术后4、8、12周时,采用坐骨神经指数、电生理检测、免疫荧光、再生神经及肌肉形态学分析评估大鼠神经再生效果。结果:(1)RADA16-I的出品率为85.6%,RADA16-I自组装多肽形成水凝胶后,红外光谱峰值发生位移,以离子键互补的方式形成水凝胶。RADA16-I浓度的提高,其成胶的温度上升。RADA16-I浓度提高,成胶pH值有所上升。(2)Ⅵ型胶原释放的周期很长,长达56天。但在前6天时其释放比率较大,0.5 days:32.3±3.1%;1 days:38.2±4.1%;2 days:43.1±3.8%;3 days:47.8±5.7%;4 days:52.5±6.1%;5 days:56.0±5.2%;6 days:62.2±4.5%。在第6天到第56天之间,其释放逐渐放缓,7 days:65.1±5.3%;14 days:71.6±5.0%;28 days:78.8±4.1%;56days:98.7±0.8%。S100和Sox10荧光双标染色鉴定雪旺细胞纯度高达96.3%。经过VI型胶原72h的诱导极化后,M2型巨噬细胞所占CD68+细胞比例高达55.2%。Ⅵ型胶原极化组共培养模型下的雪旺细胞增殖在培养第3、5天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极化后的巨噬细胞培养液能够显著的促进雪旺细胞高表达GDNF、NGF、NT3和MBP mR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支架植入术后3天和14天PCL组的M1巨噬细胞的比例(CCR7+/CD68+or iNOS+/CD68+)明显高于PCL/CollagenⅥ组(P0.05)。支架植入术后3天和14天PCL/CollagenⅥ组M2巨噬细胞的显示比例(CD206+/CD68+or CD163+/CD68+)明显高于PCL组(P0.05)。PCL/Collagen VI组的再生轴突面积、有髓轴突数量、髓鞘直径、G-ratio及髓鞘厚度在3个时间点均显著优于PCL组(P0.05)。在12周时,有髓轴突数量和G-ratio在自体神经组和PCL/Collagen VI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荧光显示PCL/Collagen VI组的神经纤维及雪旺细胞较为有序的排列生长,可见雪旺细胞沿着轴突生长方向包裹,其也显示了较好的再生效果。PCL/Collagen VI组和自体神经组感觉及运动神经元数量、坐骨神经指数、CMAP、神经传导速度及CMAP潜伏期均显著优于PCL组(P0.05),但PCL/Collagen VI组和自体神经组在上述指标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肉染色分析也显示PCL/Collagen VI组肌肉纤维直径明显优于PCL组(P0.05),PCL/Collagen VI组和自体神经组的肌肉纤维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成功的制备了RADA16-I多肽,其能够在生理条件下自组装形成水凝胶,能够满足外源性蛋白的包裹要求。PCL电纺导管力学性能可满足大鼠体内神经再生要求。(2)RADA16-I水凝胶能够有效的包裹和缓释VI型胶原,其缓释曲线与体内巨噬细胞招募、迁移时间相似,能够更好的在体内应用。VI型胶原在体外能够有效的诱导极化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并且其能够促进雪旺细胞生物学功能。(3)RADA16-I水凝胶包裹缓释VI型胶原能够在体内有效极化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并且有效的提高神经再生质量和运动功能恢复水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巢汝;黄靓;屈顺林;张弛;;巨噬细胞能量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J];生命的化学;2018年03期
2 崔凡;穰真;王有为;杨戈;;AIDS患者巨噬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吞噬和灭活功能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年04期
3 孟董超;王东;宋娟;卢彦珍;;巨噬细胞极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4 李雪岩;杨玉玉;陈君;;中药抗巨噬细胞泡沫化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7年05期
5 袁锋;尚茹茹;张锦;温婷;李爱萍;刘晓红;;巨噬细胞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22期
6 高双英;吴静;杨贵丽;;结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浸润和MMP-2的表达、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年03期
7 龚立博;索艳荣;王学岭;郭茂娟;;基于巨噬细胞亚型分化探讨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05期
8 侯亮;路英进;丁彦春;;养心氏对巨噬细胞极化及活化的调节[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15期
9 赵清杰;朱琳楠;丁文军;赵勇;;巨噬细胞极化与细胞代谢的相互调控[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年03期
10 田媛;刘起会;朱迅;闫东梅;;巨噬细胞极化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5年05期
11 方陵生;;巨噬细胞——身体里的食“废”者[J];科学24小时;2016年01期
12 周瑶瑶;张俊峰;;巨噬细胞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年01期
13 谢冰冰;董燕;吴阳阳;王培训;;巨噬细胞极化的信号通路及其与疾病的关系[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4年01期
14 陈芳艳;郝运伟;林巍然;范旭;姜颖;贺福初;;急性肝损伤过程中肝内不同来源巨噬细胞的作用研究[J];军事医学;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芳苡;黄自坤;傅颖媛;;人巨噬细胞极化相关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筛选及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7年
2 李枋;霏李杰;;扶正解毒方对共培养体系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青年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3 白力;张文兰;窦晶莉;王永福;;组蛋白修饰与巨噬细胞极化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汇编[C];2015年
4 史玉玲;王又明;丰美福;;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5 尹西腾;韩伟;;二甲双胍通过干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头颈鳞癌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吉非替尼的疗效[A];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6 李明;姚文平;李深强;席娟;;去甲肾上腺素诱导人巨噬细胞表达IL-6及机制[A];2015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5年
7 吴永贵;徐兴欣;;TAK1在糖尿病肾病巨噬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8 吴永贵;朱启金;;高糖刺激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9 吴永贵;邵云侠;;芍药苷通过TLR2/4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肾脏巨噬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10 吴永贵;范哲;;Bruton酪氨酸激酶在糖尿病肾病巨噬细胞激活中的作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瀚卿;肝癌细胞对巨噬细胞的内质网应激信号传递及内质网应激巨噬细胞外泌体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2 李华;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人巨噬细胞蛋白质组研究及快生菌构建探索[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3 范婷婷;TIPE2调控调节性T细胞胸腺外迁及M2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
4 施翔翔;巨噬细胞CCL20和IL-17的调控机制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5 朱启金;高糖刺激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6 成雪;酪蛋白糖肽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7 谭炳合;Lgr4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吕丹;缓释Ⅵ型胶原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9 邵柏棕;巨噬细胞β-arrestin-1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10 耿立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义乾;骨髓诱导分化巨噬细胞的制备及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对巨噬细胞释放IL-6和TNF-α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轶;维生素D对卵巢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效应与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陈丽;电针调控肥胖小鼠脂肪M1/M2巨噬细胞化的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张晓雪;基于阿霉素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因子IL-21联合递送的碳纳米角/脂质体核壳状纳米载体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高弘斐;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和Th17/Treg细胞平衡的体外调节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8年
6 刘英光;GPR120受体在巨噬细胞功能调节中的作用[D];遵义医学院;2018年
7 李依蔓;位于内置网上的蛋白Herpud1调节IL-4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和迁移[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8 刘芊伊;猫爪草醇类提取物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8年
9 张林坤;Pyrin在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10 胡露;PSRC1过表达对巨噬细胞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持人 王建新;巨噬细胞的多面人生[N];医药经济报;2015年
2 通讯员 李静 记者 胡德荣;恶性肿瘤巨噬细胞未必皆“恶人”[N];健康报;2014年
3 张化;新技术有望延长血小板保存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张化;半乳糖可延长血小板保存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兰克;以尝试用巨噬细胞治瘫痪[N];科技日报;2000年
6 记者 房琳琳;“别吃我”! 癌细胞还有第二种方式对巨噬细胞这样说[N];科技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张晔 通讯员 蔡心轶 张翰文;肥胖伤肝?原来是巨噬细胞在作怪[N];科技日报;2016年
8 唐颖 倪兵 陈代杰;巨噬细胞泡沫化抑制剂研究快步进行[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侯嘉 何新乡;硒的神奇功能[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10 记者 陶婷婷 通讯员 李静;“助纣为虐”细胞竟会“弃恶从善”[N];上海科技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