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醒脑”针刺法联合颈部穴位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失眠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联合颈部穴位针刺观察组和“小醒脑”针刺法对照组对中风后失眠患者睡眠改善情况及其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提供新的参考方法。方法:本试验选取了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中风后失眠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小醒脑”针刺法联合颈部穴位针刺和“小醒脑”针刺法针刺两组,每组各36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中风病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醒脑”针刺法联合颈部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醒脑”针刺法治疗,两组1周治疗5次,1天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项症状评分和总评分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总评分的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不良事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检验水准取α=0.05,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性别、年龄、病程对治疗效果未产生影响。3)两组之间总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6%,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小醒脑”针刺对照组。4)对于PSQI评分量表的评价: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差异较为明显(P0.05),表明两组对中风后失眠均有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项指标评分上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小醒脑”针刺法联合颈部穴位针刺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对于AIS评分量表的评价: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对中风后失眠均有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经治疗后AIS总分上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小醒脑”针刺法联合颈部穴位针刺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小醒脑”针刺法对照组。结论:“小醒脑”针刺法联合颈部穴位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优于“小醒脑”针刺法对照组,尤其是在改善中风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等方面其疗效优于“小醒脑”针刺组。本方法安全可靠,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