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Berkman通过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
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
态即诱病状态。因此,自8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医学界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控制措施。本课题以亚健康状态人群为研究对
象,运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量表制定,数字挖掘
和医理分析,对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症状和中医证候特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
究,并对中医学开展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技术操作实施方法进行了总结,从
而在以下几方面获得了初步结果:
1. 初步制定了本课题的亚健康状态专家诊断标准,持续三个月以上反复出
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而无明确疾病诊断或有明确诊断但所患疾病
与目前不适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状态。
2. 研制了《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流调和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3. 观察亚健康人群社会生活情况、饮食习惯、性格特征、不良嗜好等诸多
因素,并提出了失业、人际关系、喜食肥腻、悲观及情绪不佳等为影响亚健康人
群的危险因子。
4. 亚健康状态临床主要表现:心慌心跳、呼吸气短、目干涩、眼睛酸胀、
头昏沉、头晕、尿余沥不尽、夜尿多、四肢沉重、手足心热、胃脘畏寒。
5. 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按出现频率依次为肝。肾阴虚证、心肝血虚证、心
肾不交证、肝郁气滞证、心气亏虚证、肝阳上亢证、心脾两虚证、肝阴虚证、脾
气亏虚证、肾阴虚证、肝火上炎证、肾阳虚证、心阴亏虚证。并根据调查结果,
建立了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本底资料库。
6. 通过本次流行病学调查,总结了大样本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组织实
施办法,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等具体经验,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技术平台。
|
|
|
|
1 |
钟学仪;;认识亚健康状态[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
2 |
吴丽丽;徐志伟;严灿;王文竹;;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治探讨[A];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3 |
周同;赵广才;徐勇灵;李香兰;;广州市非体力劳动者亚健康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4 |
庞军;吴邦宪;唐宏亮;甘炜;;亚健康中医诊断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
5 |
吕翠田;;“三因制宜”在亚健康防治中的体现[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6 |
杨福生;俞梦孙;陶祖莱;谢敏;;亚健康和医学工程[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
7 |
庞军;夏小粬;唐宏亮;王开龙;;基于枢经理论调和气血干预亚健康的理论探讨[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
8 |
唐宏亮;廖文彦;夏小粬;吴邦宪;甘振宝;李高焱;;以枢经学说观点浅析肝肾阴虚型亚健康[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
9 |
桂寿清;;反射疗法能祛除亚健康[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10 |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介绍[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