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基底节蛋白质组学影响的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
1 构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基底节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旨在发现与脑缺血相关蛋白质,探讨脑缺血的病理机制。
2 采用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法,研究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基底节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研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醒脑开窍”针刺组。各组又分为6h和24h两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清醒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达3分者视为模型成功,进入下一阶段实验。针刺组选取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法主穴内关、人中,采用电针进行针刺,参数为:频率2Hz,电流3mA,时间为1min。各组在规定时间快速断头取脑,剥离缺血侧基底节,提取基底节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第一向采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第二向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考马斯亮蓝R-350染色,以Image Master 2D V3.01 Elite软件进行图像分析。选取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胶内酶解,以MALDI-TOF-MS测肽质量指纹图,检索Swiss-Port数据库,对蛋白质进行鉴定。
研究结果:
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共鉴定出差异蛋白17个。在模型6h和24h组新出现的有: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铁硫亚单位;在模型6h和24h组均表达上调的有: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泛素C-末端水解酶同功酶L1,谷胱甘肽S转移酶P,抗氧化蛋白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前体;均表达下调的有:热休克同源71 kDa蛋白,组氨酸三核苷凝结蛋白1,Cu-Zn超氧化剂物歧化酶,G蛋白β1亚单位。仅在模型6h组表达上调的有: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1;表达下调的有:肌酸激酶,蛋白酶体β4。仅在模型24h组表达上调的有:1,6-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表达下调的有:果糖二磷酸醛缩酶C,二氢嘧啶酶关联蛋白2。初步构建了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基底节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
|
|
|
|
1 |
程海霞;张立平;刘尚明;赵舒武;季冉;吴镇;;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下区神经发生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8年06期 |
2 |
王军,贾士奇,雷新强,王玉升,陈国华;电针对恢复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年03期 |
3 |
周佳丽;祝慧凤;万东;徐晓玉;陈怡;陈红;;“抓取测试盒”对局灶脑缺血大鼠前肢功能的评价[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11期 |
4 |
胡申;王长松;晋光荣;;三生饮对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区caspase-3表达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06年02期 |
5 |
纪凤兰;张伟;张殿文;钟玉杰;温富春;丁涛;徐惠波;;血塞通大输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年05期 |
6 |
邢燕玲;张一桥;;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cAMP与β-EP含量的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7 |
赵晖;李佳;刘南岑;倪仕明;;竹节参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年06期 |
8 |
李川;范建中;吴红瑛;魏轶;;低声压级次声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
9 |
张兆岩,薛慎伍,张妍,胡一潇,李玮;神经保护剂与溶栓联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J];山东医药;2005年30期 |
10 |
李淑萍;刘晨;薛茜;;针药联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S1期 |
11 |
周永清,刘立;中枢抑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代偿的再探[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
12 |
袁国艳;任铭新;张新中;;MK-801的浓度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系[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6年02期 |
13 |
王耀明,童萼塘!530021,肖学宏!530021;MRI评价改进的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9年03期 |
14 |
胡艳秋;李好玲;蒋杞英;;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抗细胞凋亡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
15 |
陶静;陈立典;薛偕华;杨珊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
16 |
陶静;薛偕华;陈立典;杨珊莉;;不同干预方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
17 |
蒋杞英,胡艳秋,符风英;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年03期 |
18 |
袁琼兰,李瑞祥,羊惠君,张光鹏,丘昌福;CD_(45)RB在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时神经元的表达[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06期 |
19 |
;袁琼兰教授·硕士导师[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1期 |
20 |
张志强,张立新,苑秀华,田丽君,李少忠;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的保护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