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案式教学引导初中生开展生物学自主学习的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深刻认识到,教学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掌握一生受益的本领。学案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课堂中的学案为载体,将学案、教案和教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自主化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
研究者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根据初中阶段生物课程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编写了三种类型的学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改善传统课堂的教师注入式授课方法。笔者以天津市南开区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设立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采取常规的教师授课方法,实验班则以学案式教学进行干涉。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进一步观察实验班学生在生物学习兴趣、生物学业成绩以及学习自主性三方面数据与对照班的差别。初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与对照班比较有明显提高,出现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学案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另外,实验班学生生物学业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平均成绩达到78.82,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学案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学生学习自主性方面,实验班后测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P0.05),结果表明学案式教学对发展初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显著影响,但实验班学困生学习自主性后测成绩与对照班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说明学案式教学对改进学困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论认为: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实施学案式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学案式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坚持学案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是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中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为初中一线生物教师提供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