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
【摘要】: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过去几十年的研究
大都致力于合作行为的产生条件而缺乏表现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总体趋势的发展研究;在合
作行为的影响因素中也主要集中在外部条件(如奖赏结构、任务特征等)以及被试的个体因
素如社会价值取向上而忽略了被试认知因素(被试对整个情境的认知)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的发展以及性别配对和交流方式对其合作行为的影响。
实验材料为4×3cm的封塑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印有游戏的得分规则、字母C(表示合作)或
D(表示竞争)。被试包括小学二年级学生62人(男31人,女31人,平均年龄8±1岁)、小
学五年级学生 72人(男 36人,女 36人,平均年龄11±1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72人(男 36
人,女36人,平均年龄14±1岁)、高中二年级学生72人(男36人,女36人,平均年龄17±1
岁)和大学二年级学生72人(男36人,女36人,平均年龄20±1岁)。每个年级的被试按男
─男、男─女和女─女三种方式两两配对并将每种配对方式下的一对被试随机分配到四种交
流方式情境A:彼此既能看见也能说话B:彼此能说话但不能看见C:彼此能看见但不能说话
和D:彼此既不能说话也不能看见。因变量的指标为合作行为分数和信任分数。
结果表明:(1)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分数随年级升高呈阶梯状增高的趋势,支持了实验的
理论假设1。(2)交流因素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分数的作用受到年龄特征的影响,不同交
流方式对小学二年级、小学五年级的合作行为分数无显著影响,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
大学二年级在四种交流方式下的合作行为分数随交流水平的升高而增高且差异显著。这一结
果与实验的理论假设2一致。(3)儿童青少年的合作行为分数表现出性别配对差异。男─男
配对下的合作行为分数最低,女─女配对下的分数最高。其中男─男配对与男─女配对、女
─女配对差异显著,男─女与女─女配对的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实验的理论假设3不完
全一致。(4)儿童青少年的信任分数在年级、性别配对及交流方式各因素上与合作行为分数
表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