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变迁的研究
【摘要】:
建国以来,我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曲折的过程,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惨痛的教训。了解、分析、认识这一过程,可以使我们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对正确认识和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的意图恰在于尝试做这样的分析和理解。全文可分为四章。
第一章:建国初期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政策。建国初期党“一分为二”地看待非公有制经济,既看到它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又看到它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矛盾性,采取了“利用、限制”的政策,国民经济很快恢复。随着形势的发展,党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非公有制经济开始逐步被消灭。本章重点分析了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
第二章:1956—1978年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政策。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经济暴露出许多的弊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曾有过清醒地认识,党的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正确的讲话。但是由于受到“左”的错误影响和国际形势判断的失误,我们党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和政策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深,直到“文化大革命”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本章重点是在理论上分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新时期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和政策。本章首先以时间顺序叙述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和政策的深入;其次分析了这些新的认识和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最后论述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阶层的社会政治定位及其理论分析。
第四章:党对非公有制认识和政策的曲折性带给我们的启示。首先是我党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抛弃过去那种二元思维模式,树立多元化、务实化的政治思维模式;其次,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曲折性是与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逐步深入相吻合的;最后,这一曲折性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把握是逐步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