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

齐文平  
【摘要】: 海明威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作家,其影响力至今不减。他的作品,以及那传奇的一生,都使评论家和读者深深着迷。自从生态批评的兴起,海明威自然而然成为学者们深入研究的对象之一,因为他一生亲近大自然,其作品也有很多涉及自然。在中国,对海明威的作品的生态研究也大量存在,并取得不俗的成绩。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着取其精华为后用,去其糟粕以免重蹈覆辙的意愿,本人对前人对海明威的生态批评做了一个梳理和总结,指出其中问题。衷心希望本人所做的能对以后的海明威的生态研究能有所裨益。 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简介,简要介绍了海明威及生态批评。第二部分介绍了生态批评的起源及其发展以及围绕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这是关于生态批评立足点的一个重要话题;第三部分是中心部分,细致讨论了国内海明威的生态批评,并以实例说明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关于理论研究的现实影响的讨论。第五部分为结论,简短,却道出本人的心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辉;;《两代父子》中印第安因素的生态批评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2 陆启霞;;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海明威生态矛盾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毕海荣;;生态批评视野中的《老人与海》[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4 付文中;张娜;;生态批评视阈下的《老人与海》(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4期
5 赵娟;;远离尘嚣——自然生态视野中的《太阳照样升起》[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邓世彬;;二元对立自然观的悖论——《老人与海》生态学解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高青;;海明威自然观的双重性及其悖论——生态批评视域中的《老人与海》[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朱旬萍;;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生态思想的矛盾性[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冯雪芳;李艳;;敬重生命 融入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老人与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刘一红;;从捕鱼情节看海明威自然观的两面性[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1 曹艳云;;《大双心河》的生态解读(英文)[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12 张燕;;非洲森林里的心灵顿悟 自然生灵的“硬汉”精神——海明威《一个非洲故事》的生态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13 黄淑琼;;海明威的矛盾自然观——《大双心河》生态解读[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4 薛磊;李家霞;高静;;人与兽的角逐中解读海明威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非洲的青山》[J];科技风;2009年18期
15 黄慧慧;;新世纪以来《老人与海》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7期
16 陈茂林;从自然的价值到自然的本体——论海明威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17 王守义;“染上了作家的色彩的生活”──读《尼克·亚当斯的故事》[J];求是学刊;1992年02期
18 江溶;海明威《老人与海》创作史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19 谭江玲;是“迷惘”,还是“奋进”?——读海明威作品所想到的[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2期
20 郑长发;海明威《A DAY’S WAIT》的艺术特点[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成慧芳;;广场文艺的生态批评[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龙泉;;名作家心中“我们的共同父母”——著名美国编辑家皮金斯[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9 张文娟;;建立电视监管与评测中的“电视生态批评”标准[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鲁枢元;张雅玲;王惠;张守海;韩玉洁;徐燕;王慧;;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邓天中;空间视阈下的海明威老年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5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7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文平;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方兴文;悲剧性的胜利: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海明威作品[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育烽;海明威的自然观[D];厦门大学;2006年
4 刘玲玲;解读海明威的非洲题材作品[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谢瑜芳;迷惘的一代[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华;海明威作品之生态意识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俞骅;生与死——欧内斯特·海明威作品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靳伟英;走出迷惘的迷雾[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英;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生态矛盾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晓辉;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耀国;“硬汉记者”海明威[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陈先义;用通俗方式解读的文艺理论课题[N];解放军报;2008年
3 陈先义;用通俗方式解读的学术理论课题[N];文艺报;2008年
4 邢世嘉;海明威在巴黎的日子[N];光明日报;2005年
5 张宏(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像桑提亚哥一样孤独[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兰守亭;海明威在非洲[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周莉清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从文化物质主义角度解读海明威的创作主题[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8 赵秦;历史人物的心理分析(之四)[N];中国社会报;2007年
9 洁尘;瓦莱丽与两个海明威[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徐秉君;海明威与海[N];人民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