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序列中的人脸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
【摘要】:
人脸跟踪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人脸识别、信息检索等热门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人脸跟踪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青睐。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脸跟踪的研究进展。人脸跟踪的实质就是将人脸检测技术和目标跟踪技术相互结合在一起。在人脸检测部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白平衡方法,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颜色空间建立肤色模型,并进行肤色分割,通过去噪处理,得到候选人脸区域,最后通过验证规则确定人脸区域。
在介绍了跟踪技术的主要算法后,主要介绍了CAMShift算法,该算法具有很强地抗亮度变化和噪声干扰的能力,并且算法实现简单,但是抗肤色背景干扰和目标遮挡的能力较差。
本文根据CAMShift算法进行单人脸跟踪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消除类肤色背景和引入辅助信息等方法对CAMShift算法进行改造,有效地解决了类肤色干扰和目标的遮挡引起丢失目标问题,大大提高了跟踪的鲁棒性;采用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算法初始化跟踪目标,实现了自动人脸跟踪系统。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人脸跟踪算法,在静态背景下,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
|
|
|
1 |
江冬梅;吴晓娟;;基于肤色和特征相似度映射手势识别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2004年02期 |
2 |
胡晶,丁洁;基于肤色分割的复杂背景图像的人脸检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06期 |
3 |
马淑燕,孔德慧,尹宝才,郭金铜;基于肤色模型和椭圆环模板的人脸跟踪及姿态估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7期 |
4 |
徐战武;朱淼良;;肤色检测最优空间[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年09期 |
5 |
丁友东;杜晓凤;李晓强;;基于聚类肤色模型的人脸检测[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6 |
武秀;;基于最小最大概率机的彩色人脸检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7 |
贺麒文;陈爱斌;;基于PCA和肤色提取的人脸检测[J];信息技术;2009年05期 |
8 |
姚建;赵勋杰;;结合肤色模型和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9 |
王小鹏;闫国梁;闫文秀;;基于最大熵分割和肤色模型的人眼定位[J];计算机工程;2010年14期 |
10 |
肖红;南威治;;基于肤色模型与人脸结构特征的人脸检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1期 |
11 |
全星慧;张磊;;基于肤色模型与眼睛定位的人脸检测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1期 |
12 |
姚鸿勋,高文,李静梅,吕雅娟,王瑞;用于口型识别的实时唇定位方法[J];软件学报;2000年08期 |
13 |
雷明,张军英,董济扬;一种可变光照条件下的肤色检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24期 |
14 |
彭青松;徐仰;;人脸检测系统研究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S1期 |
15 |
孙伟平;陈加忠;高毅;;一种基于视频流的快速人脸检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1期 |
16 |
罗三定;周磊;沙莎;;一种新的快速多人脸检测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年04期 |
17 |
李颖;吴智凯;;基于肤色信息的人脸检测系统[J];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
18 |
储泽楠;闫琰;;肤色模型的面部肤色区域提取[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年18期 |
19 |
陈国军;;一种基于肤色模型的人脸检测方法及DSP实现[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20 |
刘德凯;刘恒;;综合肤色模型和多模板匹配增强Adaboost人耳检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