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水平管内传热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摘要】:本文以二氧化碳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水平管内与管外水成垂直交叉冷却的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和fluent数值模拟。本文分析了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的主要因素,包括入口压力、质量流量、浮升力、热流密度等参数的影响,认为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特性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比热和流动边界层内热物性的变化;实验研究得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外部水交叉流动冷却换热的过程中,入口压力、质量流量、热流密度的变化对换热的影响;比较了逆流和交叉流动条件下,换热系数、浮升力判据、Re和Pr数的变化规律;利用实验数据对4个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经验关联式进行了验证比较,找出了适合本实验条件的关联式;应用fluent软件对超临界CO_2的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流体和壁面中心的温度值计算了平均换热系数h、Re、Pr和Nu数的变化,并与理论结果、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
|
|
|
1 |
王金民;郭晓洁;姚煜东;;大型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中萃取釜的研制[J];机械工程师;2007年06期 |
2 |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铀(Ⅵ)—磷酸三丁酯(TBP)络合物的分光光度测定[J];铀矿冶;1999年01期 |
3 |
周忠清;超临界二氧化碳化学[J];上海化工;1996年03期 |
4 |
刘亚青;赵贵哲;张燕君;;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聚合物挤出成型中的应用进展[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5 |
姜培学,李勐,徐轶君,任泽霈;多孔介质中超临界CO_2对流换热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
6 |
阳元娥;谭伟;;离子对/SC-CO_2萃取技术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年10期 |
7 |
钱伯章;;绿色溶剂超临界CO_2的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03期 |
8 |
柳伯平;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混凝土中的研究与应用[J];宁夏科技;1998年02期 |
9 |
方明强,冯尚华;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与绿色化工过程[J];广东化工;2005年01期 |
10 |
董其伍;赵松伟;刘敏姗;;超临界二氧化碳管内流动及换热特性分析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8年01期 |
11 |
马一太;袁秋霞;李敏霞;李晓凤;;异相添加剂对超临界CO_2膨胀降压过程的影响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
12 |
林志勇,裘爱泳;超临界二氧化碳下酶法酯交换反应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7年05期 |
13 |
朱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6年S2期 |
14 |
张丽娜;刘敏珊;董其伍;;超临界二氧化碳D型管内对流换热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7期 |
15 |
付东;杨传;魏元祯;;超临界二氧化碳-烷烃体系相平衡和界面张力的研究进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6 |
陈惠晴,杨基础;超临界CO_2中脂肪酶催化反应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
17 |
杨维才,张广丰,汪小琳,罗文华,唐洪全,卢勇杰;超临界二氧化碳清洗铀样品技术研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4年01期 |
18 |
杨丽娟;苏宝根;任其龙;;全氟聚醚碳酸铵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浊点[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9 |
候晓飞;诸凯;付萌;吕静;;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套管内换热的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08年01期 |
20 |
Doug Betts;哲伦;;环保清洗剂——二氧化碳的妙用[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