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标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关系到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价值取向不稳定,故而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当今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教育效果存在欠佳。高校美育具有愉悦性、情感性、伦理性的特点,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校园文化环境,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美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的教育目标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美育通过情感渗透性教育,使人的感情理性化,形成“自律”,这也正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所在。高校美育以情感人、寓教于乐的特点更是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达到由“知之”到“好知”,乃至“乐知”的功效,促使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学生头脑。文章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美育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席勒的美育理论和蔡元培的美育实践的相关内容,对高校美育的一般特征,美育功能的变化,以及美育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进行阐述,进一步总结出高校美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联性,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美育发展方向的指引作用,以及美育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旨在说明高校美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二者是相互关联和促进的,也正是基于此,美育推动价值观教育具有可行性。针对目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聚焦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提高认识、思政课的美育渗透、美育课程设置、第二课堂建设、教师素养的提高、美育环境的营造等层面探讨了以美育助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