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六六编剧的“三部曲研究”

陈勇曦  
【摘要】:随着电视剧创作大军的迅猛崛起,影视圈内的竞争异常激烈,初涉剧坛的编剧们要想争得一块容身之地实属不易,但六六做到了。她先是凭借《双面胶》一炮而红,接着又把颇有观众缘的《王贵与安娜》搬上荧屏。当《蜗居》的热播取得万人空巷的效果时,她完全火了。于是“金牌编剧”和“话题女神”等称号接踵而来,可以说都是“三部曲”带给她的殊荣。六六称不上是多产的作家,但每一部小说都被改编成电视剧,只三部作品就足以让她在编剧的创作洪流中站稳脚跟。如今六六已成功跻身于知名电视剧编剧之列,在影视圈拥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她将视点聚焦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深入挖掘小人物心灵深处的精神慰藉,在目前的文化语境下找准了最适合自己的定位。实践证明,滕华涛导演是慧眼识英才,他开发的“宝藏”价值连城,每一次和六六的合作都捷报不断。 一个编剧的三部小说都由同一个导演改编成电视剧,势必会有风格统一的剧作元素。本文旨在比较中归纳“三部曲”的相似点和共通之处,从题材选择、叙事模式和人物形象三方面分析与总结六六在编剧艺术上的一贯思维方式,进而探索其虏获大众芳心的高超技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仲呈祥;追求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统一——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J];中国电视;2000年05期
2 马光复;略谈电视剧创作之弊端[J];中国电视;2003年04期
3 杨钢元,任欢;电视剧创作:不乏灵光,但收视平平[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2期
4 俞剑虹;;民营资本对中国电视剧市场运作的影响[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本刊即将举行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电视剧征稿评奖活动[J];中国电视;1983年10期
6 鲁丹;邓勤;;二、电视剧与戏剧有血缘关系吗?[J];新闻与写作;1987年11期
7 刘成栋;走向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观兰州军区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的三部电视剧[J];中国电视;1993年09期
8 金和智;;现实主义视觉形象创作的艺术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3年06期
9 丁临一;佳作丰硕耀“金星”——1994年全军电视剧创作漫评[J];中国电视;1995年04期
10 ;全国儿童电视剧创作观摩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行[J];电视研究;1997年06期
11 尹鸿;;精品策略:黄金时段电视剧漫议[J];电影文学;1998年02期
12 王啸文;在“多样化”中凸现时代精神——2003年度国产电视剧创作一瞥[J];当代电视;2004年01期
13 吕政轩;电视剧创作与我们的时代——中央电视台一套2003年黄金时段电视连续剧综论[J];写作;2004年13期
14 曲茹;;电视剧艺术中文学性的凸现与张扬[J];现代传播;2005年06期
15 蒋梅;宋永琴;;当前电视剧批评类型与症候[J];新闻采编;2007年06期
16 本刊记者;;电视剧《金婚》研讨会纪要[J];中国电视;2007年12期
17 胡斌毅;阿原;;2007-2008中国电视剧市场探析[J];当代电视;2008年02期
18 涂文蓓;;浅析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创作得失[J];山东文学;2009年05期
19 ;时代呼唤的回声——在全国提高电视剧质量研讨会上部分电视剧编导发言摘要[J];中国电视;1986年01期
20 孟固 ,陈中复;为何没看头——电视剧创作平庸的结症[J];当代电视;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张国涛;;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剧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变与困境[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毛凌滢;;论电视剧日常叙事的本体与审美意义[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沈为瑄;;花明柳暗 喜忧参半——第6届四川省“五个一工程”电视剧评奖随想[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5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黄怀璞;王云波;;中国电视理论30年之检讨[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8 韩莓;;论国产电视剧的民族叙事策略[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9 沈国芳;;论国产电视剧的发展路径[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10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匀;中国武侠电视剧的空间建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杨旦修;规制与发展—中国电视剧产业化进程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5 刘虹利;新世纪大陆电视剧与革命叙事[D];吉林大学;2013年
6 殷昭玖;电视剧认同机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7 赵淑梅;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D];吉林大学;2010年
8 何晓燕;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9 华昊;社会转型时期电视剧中的女性意识嬗变[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颜琪;交融与共生[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慧敏;视觉文化语境中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贾志珍;大众审美趣味主导下军旅题材电视剧的新特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彦彦;康洪雷电视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刘妍;中国谍战电视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董玢;我国家庭生活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特点和文化蕴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美洁;中国电视剧产业的价值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董谷媛;网络传播的美国电视剧现象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张洪伟;郑晓龙电视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静怡;传播学视野下的青春励志电视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杨自如;赵宝刚电视剧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电视剧创作三大问题[N];新闻出版报;2000年
2 商报记者 吴颖;制播年会为电视剧创作导航[N];北京商报;2009年
3 赵亮;拓宽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之路[N];中国艺术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磊;老剧重拍,离“经典”有多远[N];文汇报;2009年
5 记者 陈熹;军人奉献岂止在战场[N];湖北日报;2009年
6 薛晋文;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必然选择[N];光明日报;2009年
7 仲呈祥;荧屏丰收又一年[N];人民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于雁宾 高菲;坚持艺术主旋律方向 创造吉林电视剧品牌[N];吉林日报;2010年
9 高小立;电视剧《湖光山色》: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回归[N];文艺报;2011年
10 尹鸿;中国电视市场的新时代[N];中国文化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