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浮游植物时空分布及粒级研究
【摘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对华北地区的生态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白洋淀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形势日益严峻,其生态系统的恢复已成当务之急。研究白洋淀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是治理富营养化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于2010年4月、7月、9月和11月对白洋淀8个典型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各粒级叶绿素a含量的贡献率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白洋淀富营养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1、白洋淀理化因子变化具有时空异质性,利用5项理化指标换算得到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除春冬季的采蒲台以及春季的光淀和王家寨外,其余样点水体均处于富营养状态。经主成分分析,白洋淀水质主要是以CODMn、BOD_5、TN和TP为指标的污染特征。
2、本次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83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69种(属),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7.7%;硅藻门38种(属),占20.8%;蓝藻门33种(属),占18.0%;裸藻门23种,占12.6%;隐藻门8种,占4.4%;甲藻门5种,占2.7%;金藻门4种,占2.2%;黄藻门最少仅3种,占1.6%。白洋淀优势浮游植物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春季和秋季生物量和细胞密度较高。
3、对白洋淀网采、微型、超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研究表明网采和微型浮游植物是白洋淀水体年均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二者贡献率之和达到83.76%,表明白洋淀水体已经属于营养盐含量较高的水体。白洋淀分级叶绿素a含量组成百分比的季节变动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季节演替密切相关。网采浮游植物在叶绿素a贡献率在冬季较高,微型浮游植物在春、冬季节较高,而超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贡献率在夏秋季节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出网采浮游植物分别与氮磷比、温度和CODMn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超微和微微型浮游植物贡献率与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较大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及贡献率与水体的受污染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网采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植物为白洋淀浮游植物的主要贡献者,可利用滤食性鱼类的食性特征,控制蓝绿的暴发,建议采用非经典的生物操纵技术来控制白洋淀水体的富营养化。
|
|
|
|
1 |
余国忠,余国庆,史本林;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控制的研究进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2 |
章守宇,邵君波,戴小杰;杭州湾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多样性问题的探讨[J];水产学报;2001年06期 |
3 |
张伟,杨秀山;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治理[J];生物学通报;2001年11期 |
4 |
孙庆兴;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氧含量变化问题探讨[J];生物学通报;2002年05期 |
5 |
钱大富,马静颖,洪小平;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6 |
贾国东,彭平安,傅家谟;珠江口近百年来富营养化加剧的沉积记录[J];第四纪研究;2002年02期 |
7 |
王淑娟;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8 |
吴生才,陈伟民;水体富营养化的渐进性和灾难性[J];灾害学;2004年02期 |
9 |
张根芳,邓闽中,方爱萍;蚌、鱼养殖模式对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0 |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J];苏南科技开发;2007年06期 |
11 |
屠建波;张秋丰;胡延忠;石海明;;天津近岸海域赤潮监控区富营养化状况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06期 |
12 |
廖胜林;;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和应对[J];科技资讯;2008年14期 |
13 |
胡耐根;;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
14 |
李磊;夏培艳;唐峰华;沈新强;;舟山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1年04期 |
15 |
白雪;;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及治理方法[J];科技信息;2012年10期 |
16 |
蓝文陆;;近五年广西茅尾海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8期 |
17 |
金玲;;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治理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2年09期 |
18 |
王跃平;;浅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些研究[J];河南科技;2013年23期 |
19 |
杜桂森;;浮游植物与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J];生物学通报;1990年05期 |
20 |
张建乐;秦皇岛沿岸富营养化初探[J];海洋环境科学;199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