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技能训练对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评价研究
【摘要】:目的:运用倍慈精神卫生服务与发展模式中“社区康复之家”模块的内容,对生活在河北省易县地区处于稳定期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康复活动干预,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探索在我国农村地区进行精神障碍康复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并推广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模式。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且自愿参与倍慈社区康复之家的30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康复组;纳入与康复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倍慈社区康复之家活动干预,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基线和干预12周后对两组成员分别进行残疾程度、大体功能、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以及家庭负担六个评价指标的测定,对干预前后两组成员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经社区康复技能训练后,WHO残疾评定量表评分显示康复组在自我照顾、与人相处、生活活动、社会参与以及总分方面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社区康复技能训练后,康复组的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干预前后显示出明显的改善效果。3.在健康状况方面,康复组经社区康复技能训练后呈现出良好的改善效果,各方面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生存质量方面,康复组经过干预,在健康状况、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的干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康复组和对照组在经过倍慈精神卫生服务与发展模式的常规药物干预后服药依从性均取得显著提高(P0.05)。6.康复组在经过社区康复技能训练后,家属的家庭照料负担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慈精神卫生服务与发展模式中的社区康复之家模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使稳定期的精神障碍患者在出院或门诊后还能得到专业性的康复训练,使患者能在一个相对宽松、开放、和谐的环境中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有利于其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