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注册制下瑞幸咖啡财务欺诈案例分析及启示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审批制向核准制最终向注册制的转变。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行,我国资本市场也将进行全新的转型。面对更加自由的资本市场环境,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注册制的便利条件进行财务欺诈,不仅损害了投资者权益,而且干扰了正常的资本市场运转,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在资本市场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在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监管转型,将监管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理顺,完善证券监管制度与相关配套制度,抑制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注册制全面推行下证券监管的新任务。本文从瑞幸咖啡财务欺诈这一案例出发,通过研究其背后的美国监管体制,为我国注册制下抑制财务欺诈行为,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提供借鉴。首先,本文对瑞幸咖啡的主要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梳理了瑞幸咖啡财务欺诈事件的发生始末,为案例分析提供事实依据。其次,在具体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对瑞幸咖啡进行财务欺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商业模式存在根本缺陷,盈利能力不足,而且其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均存在问题;同时对瑞幸咖啡财务欺诈的手段,从销售收入、成本费用以及关联方交易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紧接着,从市场监管、自律监管、行政监管以及司法监管四个层面,对美国各监管机构实施的一连串高效有力的监管执法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总结出美国在处理财务欺诈事件中有构建多层次的证券监管框架、证券交易委员会与证券交易所分工合作、做空机构主动高效监管、投资者集体诉讼维权、对连带责任人进行经济与刑事双重处罚等成功经验,也存在中介机构失职、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财务欺诈行为发现的不及时等不足。最后,从瑞幸咖啡财务欺诈的案例中得出启示,为提高注册制下证券监管水平,避免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应该从构建多层次证券监管体系,完善注册制配套制度,多方面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多渠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