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与研究概况。阿维菌素是迄今已发现最有效的杀昆虫剂、杀螨虫剂和杀寄生虫剂之一。阿维菌素为一种典型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复杂,现在基本上对每一步合成途径的基因及其所编码的酶都有所了解。这使得人们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构建工程菌,增加有效组分的产出和生产新型的阿维菌素。除了用生物方法,人们还通过化学修饰来产生抗虫活性更高的阿维菌素衍生物。本论文主要为诱变筛选阿维菌素高产菌株,并对筛选到的高产菌株进行了培养条件与培养基成分的优化,为工业化生产打下基础。
本研究探讨了阿维链霉菌严重的自然分化现象,在平板分离中存在4种不同的菌落形态分化菌株,其中灰色孢子菌落占大多数,发酵效价最高;只有气生菌丝的白色菌株和只有基内菌丝的光秃型菌落占少数,还有一些灰色菌落中有白点,这些菌落发酵效价较低。这种有白点的菌落形态与灰色菌落类似,可能为放线菌中形成的异核体。白色菌株和光秃型菌株经传代培养比较稳定,灰色有白点的菌落在传代过程中不断分化出灰色、白色、光秃型菌落,直接造成遗传的不稳定性,使生产效价不稳定,为生产的大害。
在育种研究中应用了离子注入、亚硝基胍和紫外线诱变方法,并对这几种诱变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离子注入的诱变效果最好。离子注入后阿维链霉菌的菌落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灰色,边缘整齐,中间突出有开裂的菌落和为灰色,边缘波浪状,中间突出有放射状开裂的菌株产量较高。通过两轮诱变筛选出最终得到了8株发酵效价提高并且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分别是A208、C56、B260、Z138、N10、N301、S3、E3,总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9%-63%。突变株Z138总效价最高达3900μg/ml。其中突变株N10的B_(1a)的比例提高了9.6%。
以筛选到的突变菌株Z138为实验菌株,通过摇瓶确定了发酵的工艺条件。发酵时间9-10天开始迅速合成阿维菌素;温度28℃最好;接种量12%使阿维菌素的产量较高;转速210转/分较为适合产生阿维菌素的通气量;选用30小时左右的种
MX
龄可使阿维菌素的产量提高。!t离子抑制阿维菌素的合成:在一定浓度下KZHPO4
和MgSO。对阿维菌素的合成没有影DDI(u。
培养基的优化经历了两个步骤,首先迎过单因素实验了解了培养基成分对D:I
给菌素发酵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分析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认为玉米淀粉,
处上讲粉与玉米浆对阿维菌素的合成影响较大,并仰定了”g/1的玉米淀粉、Zg/1
玉米浆,10 g/l黄豆饼粉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优化后使突变株 ZI3 8的阿细
菌素产量达到了4200ug/ml左右。
|
|
|
|
1 |
何焕君;邱丽娜;姚伟芳;弓爱君;宋晓春;刘丽君;;阿维菌素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6年06期 |
2 |
狄小青;曲志西;张京力;;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方法选育阿维菌素高产菌株[J];河北化工;2009年09期 |
3 |
王曙阳;陈积红;李文建;刘敬;;碳离子辐射阿佛曼链霉菌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
4 |
陈芝;温嘉;宋渊;文莹;李季伦;;阿维链霉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选育仅产阿维菌素B的高产菌株[J];科学通报;2007年03期 |
5 |
赵丽坤;张利平;石楠;张秀敏;苏维;;阿维菌素高产菌的诱变育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
6 |
尚勇良;杨进才;卫广森;贾宁;;重离子辐照诱变阿佛曼链霉菌的实验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5期 |
7 |
廖金英,刘新;阿维菌素与柴油复配对柑桔红蜘蛛的增效作用测定[J];武夷科学;2001年00期 |
8 |
武秀利;牛金明;谷爱枫;;春尺蠖的发生与防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8期 |
9 |
唐辉,陈文,姚新成,王鲁石,田晨煦;用均匀设计优选阿维菌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0 |
刘学涛;刘峰;慕卫;杨连来;魏光;;几种渗透剂对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4期 |
11 |
朱少木;;应用轻型飞机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 Ⅱ.喷施阿维菌素防治的效果[J];昆虫天敌;2007年02期 |
12 |
杨恺,付仁春,郑保忠;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微胶囊剂型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
13 |
曾益良,陈志强,康乐,王大生,秦小薇,王同顺,刘红梅;甲氰菊酯与阿维菌素的混剂防治美洲斑潜蝇田间试验[J];昆虫知识;2004年05期 |
14 |
廖海霞,游文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乳油制剂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B_1a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武夷科学;2004年00期 |
15 |
刘学东,徐敦明,魏辉;泉州地区小菜蛾对三氟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监测[J];华东昆虫学报;2005年01期 |
16 |
杨倩;许永建;郑之明;;空气负离子对阿维链霉菌发酵周期及产量的影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7年01期 |
17 |
尚青;李国庭;范婷婷;;阿维菌素缓释微球的研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8 |
赵丽坤;张利平;张秀敏;石楠;苏维;;宇宙飞船搭载阿维链霉菌分离株N-5-6的代谢规律[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9 |
张丽强;;阿维菌素的发展概况[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6期 |
20 |
李荣;管晓进;陈荣宗;朱彬;Shinawar WaseemAli;李顺鹏;蒋建东;;阿维菌素降解菌株AW70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J];土壤;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