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β-SiC薄膜制备及特性研究

郑志远  
【摘要】: 本工作采用激光溅射沉积(PLD)和激光辅助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两种实验技术制备了SiC薄膜,并对薄膜特性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光致发光(PL)等手段,对薄膜形貌,成份,微观结构和薄膜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确定;研究了激光能量,衬底温度等实验参数对SiC薄膜生长的影响,特别是不同沉积温度在薄膜合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金属诱导一维SiC生长的实验中,我们采用激光溅射铁靶材来获得纳米铁颗粒。纳米铁粒子引入有效得降低了SiC的合成温度,并促使了SiC纳米线的生长。此外,采用HFCVD技术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纳米SiC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的光致发光检测,进一步探讨了样品在室温条件下可见光发射的发光特性。采用HFCVD技术低温氧辅助生长机制合成SiC纳米线,并就SiC纳米线的生长和硅氧化物在SiC纳米线合成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雪梅,张兴旺,王波,陈光华,严辉;多排热丝沉积大面积金刚石薄膜中热丝参数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和丽芳;郝雅娟;;SiC纳米线改性环氧树脂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占文,李波,王朝阳,余斌,吴卫东;热丝加热电流对CH薄膜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8期
4 黎锡强;溅射沉积InP薄膜的研究[J];应用科学学报;1987年01期
5 宋光乐;激光烧蚀溅射沉积薄膜的研究现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6 郭永哲;一次绕线机低功率热丝改造[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6期
7 汤雪飞,范正修,王之江;双离子束溅射沉积薄膜的光学特性与激光损伤研究[J];光学学报;1995年02期
8 段吉辉,窦昭泉,张承琚;带热丝的孔脱管演示实验的改进[J];大学物理;1984年08期
9 邱东江,吴惠桢,石成儒,徐晓玲,郝天亮;热丝碳化促进CVD金刚石成核增强的物理机制[J];功能材料;2002年01期
10 王伟杰,余维嘉,姚新华,肖宗耀;共溅射沉积的TbFeCo薄膜[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1年06期
11 刘祖明;刘滔;彭贵;;溅射沉积CuInSe_2、CuInS_2薄膜[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12 吴雪梅;邬钦崇;隋毅峰;;ECR等离子体溅射法制备纳米金属薄膜[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13 邱万奇,刘正义,陈剑惠,刘志唐,周克崧,代明江,王德政,丁谦;金刚石薄膜制备和评价[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8年06期
14 宋雪梅,王波,张兴旺,张生俊,陈光华,严辉;HFCVD法沉积金刚石薄膜中热丝优化方法(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00年03期
15 施立群,金钦华,刘超卓,徐世林,周筑颖;直流磁控溅射沉积含He钛膜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年01期
16 冯文荃,,张华;负载配置对进入射频管热丝脉冲能量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6年02期
17 马锡英,岳金顺,贺德衍,陈光华;立方氮化硼薄膜的生长特性与粘附性研究[J];物理学报;1998年05期
18 刘国汉;丁毅;何斌;朱秀红;陈光华;贺德衍;;MWECR-CVD法高速沉积氢化非晶硅薄膜[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9 钱家溥,陶士慧,邵先华;热表面电离探测计[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85年01期
20 丁正明,张志明,许欢南;离子束溅射沉积类金刚石薄膜[J];人工晶体学报;198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正元;;热丝失效的分析与新型热丝的发展[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荣延栋;阴生毅;胡跃辉;吴越颖;朱秀红;周怀恩;张文理;邓金祥;陈光华;;热丝辅助ECR-CVD制备a-Si:H薄膜的红外和光致衰退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3 吴越颖;胡跃辉;阴生毅;荣延栋;王青;高卓;李瀛;宋雪梅;陈光华;;热丝辅助MW ECR CVD法高速沉积优质氢化非晶硅薄膜[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4 龙红;李福元;;增加焊丝通电长度的热丝埋弧焊热平衡分析[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5 冯勇;朱美芳;刘丰珍;刘金龙;韩一琴;;热丝助PECVD低温多晶硅薄膜制备的研究[A];中国第六届光伏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施立群;周筑颖;;等离子体溅射沉积掺He薄膜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郑坤;韩晓东;张跃飞;张泽;郝雅娟;郭向云;;碳化硅纳米线中的ODD结构的研究[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李建国;胡东平;季锡林;胡文军;;热丝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空间场的数值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9 汪六九;刘丰珍;朱美芳;冯勇;;HWCVD热丝对硅基薄膜沉积的影响[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齐宏进;张浴晖;马兆立;孙锡泉;王荣;;聚酰亚胺基底上的纳米氟碳高分子溅射沉积膜[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峰;SiBONC陶瓷的制备与热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刘琳;改性聚甲基硅烷系列SiC陶瓷先驱体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徐锋;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制备机理及其机械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赵武;掺氮SiC薄膜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5 林华;介质膜光栅:光刻胶掩模占宽比和离子束刻蚀槽深的监控[D];清华大学;2005年
6 张云龙;短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断裂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志勇;金刚石薄膜制备及其在改善电力电子器件热特性方面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8 马德伟;带隙可调的Zn_(1-x)Cd_xO合金半导体薄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张家良;低温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陶伯万;3英寸YBCO双面超导薄膜的外延生长和均匀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志远;β-SiC薄膜制备及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2 林庆彬;RE-GMFs的应力、组织结构及其磁应变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3 李昌龄;碳纳米管模板法制备SiC纳米线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竞强;Si基与Fe基纳米材料的若干探索[D];天津大学;2007年
5 孙心瑗;热丝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6 李甲林;氮化镓与碳化硅纳米线的CVD法制备与表征[D];湖南大学;2009年
7 李延辉;SiC纳米线的场发射性质[D];天津理工大学;2006年
8 赵兴;一维硅基材料的制备与生长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吴越颖;MWECR CVD高速制备a-Si:H薄膜的工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10 陈家俊;3英寸YBCO双面超导薄膜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 梁志刚;薄膜热封口机的检修[N];电子报;2003年
2 深圳 卫来;自制恒温熔蜡器[N];电子报;2002年
3 成都 梁冰;全线路自动控温电热毯工作原理[N];电子报;2001年
4 仲陶;耐高温陶瓷电热圈发热原理简析[N];广东建设报;2007年
5 陈志鹏 陈舒;为了大地的微笑[N];东北电力报;2006年
6 记者 徐文智;西安抽检电热毯半数不合格[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7 四川 刘应鸿 雷贤珍;自制USB电热手套[N];电脑报;2005年
8 杨体;家庭照明线路及灯具常见故障与检测(四)[N];中国电力报;2000年
9 西安 付冠军;家庭水族箱配套电器剖析[N];电子报;2001年
10 河南 段书元;经济实用的温控电路[N];电子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