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ir介质阻挡放电流光模式中的正方网格斑图
【摘要】:
本论文采用特殊设计的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实验装置,首次在氩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获得了大气压常温下的稳定正方网格斑图,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动力学测量。实验研究了正方网格斑图与混合气体的比例及外加电压的关系,给出了班图类型随上述条件变化的相图;实验采用光学方法对正方网格斑图进行了时空动力学测量,发现正方网格斑图是由两套正方网格斑图相互嵌套而成,其中一套的微放电丝位于另一套正方形单元的中心,这两套微放电丝交替进行放电;考虑到壁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正方网格斑图的稳定性;实验发现正方网格斑图的微放电丝放电时间间隔是长短交替变化的,考虑到电介质表面积累的壁电荷的作用,使用击穿—熄灭方程很好的解释了该现象。
本论文还测量了氩气放电中丝模式下放电的时间特性及随外加电压的变化。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氩气在半周期内击穿放电的次数不断增加,转移电荷的变化量也不断的增加。实验分析了半周期有三次电流脉冲时放电的时序关系,发现上一个半周期放电的最后一个电流脉冲决定了本半周期第一次击穿的时间。
|
|
|
|
1 |
陈伟中,魏荣爵;双频激励液体表面斑图的Floquet分析[J];物理学报;1999年12期 |
2 |
高复先;关于椭圆方程正方网格差分格式的统一讨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
3 |
贺亚峰,董丽芳,尹增谦,柴志方;介质阻挡放电中斑图的傅立叶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4 |
侯中怀,杨灵法,辛厚文;谢尔宾斯基地毯上自组织行为的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9年05期 |
5 |
于兴启,汪凯戈;轴对称激光系统的静态和旋转横向斑图[J];物理学报;2000年05期 |
6 |
田巨平,郁伯铭,姚凯伦;外场中的二维分形聚集性质[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S2期 |
7 |
徐剑波,夏蒙棼,赵凯华;三分子模型中斑图形成及分岔现象[J];中国科学A辑;1996年03期 |
8 |
王鹏业;驾驭斑图(pattern)的新方法——空间微扰法[J];物理;1999年03期 |
9 |
田巨平,郁伯铭;外场中二维分形聚集阈值的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10 |
王龙;封面说明[J];物理;2002年08期 |
11 |
刘曾荣;关于同步的几个理论问题[J];自然杂志;2004年05期 |
12 |
闫满;房春英;;四状态元胞自动机的复杂性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
13 |
高瑞玲;董丽芳;贺亚峰;刘富成;李树锋;何寿杰;;中等pd值介质阻挡放电中的六边形斑图[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14 |
齐玉妍;董丽芳;赵增超;;介质阻挡放电中不同斑图的微放电通道中分子振动温度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15 |
刘书华;杨帆;宋建民;刘东州;刘立芳;那木拉;;气体放电斑图演变过程中的电子激发温度[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6 |
贺亚峰,尹增谦,董丽芳,柴志方;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的六边形斑图和条纹斑图[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7 |
籍万新;;复金兹伯格-朗道方程螺旋波外矢量场响应的数值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
18 |
赵海涛;董丽芳;谢伟霞;肖红;;气体成分对介质阻挡放电中超四边形斑图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19 |
王海军;黄洪斌;齐观晓;陈理;;混沌激光器阵列中斑图的形成与冻结[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20 |
李国栋,黄永念;水平流作用下行波对流的成长及周期性重复[J];物理学报;2004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