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蛋白质的光度新方法研究
【摘要】:第1章综述了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共振散射光度法在蛋白质定量分析中的研究现状。
第2章采用分光光度计考察了不同酸度条件下酸性棕SR(ASR)的吸收光谱行为,以及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酸性条件下的结合反应,探讨了结合反应的机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第3章建立了酸性棕SR(ASR)测定血清白蛋白的分光光度新方法。在Britton-Robinson酸性缓冲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使酸性棕SR(ASR)与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比单纯的ASR水溶液红移了165nm。当λ=610nm时,~εBSA=6.23×10~4L/mol·cm,~εHSA=7.23×10~4L/mol·cm;牛血清白蛋白(BSA)在0—91.00mg╱L,人血清白蛋白(HSA)在0—95.20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分别为BSA:5.72mg/L,HSA:5.15mg/L。对6个人血清蛋白总量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84%—4.41%,回收率93.47%—109.18%,并对5只小白鼠的血清蛋白总量进行了测定。
第4章研究了酸性棕SR(ASR)—蛋白质的共振散射光谱,考察了体系的光谱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人血清白蛋白(HSA)、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白蛋白(Alb)的共振散射测定新方法。三种蛋白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7mg/L、0—1.13mg/L、0—1.13mg/L;检出限分别为:23.34μg/L、15.74μg/L、20.75μg/L。并将该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结果与医院双缩脲法一致。
第5章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酸性棕NR(ANR)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在Britton-Robinson(pH=2.50)缓冲溶液中,ANR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生成沉淀,探讨了该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利用分离沉淀测定ANR吸光度变化而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SA)在27.95—111.80mg/L,人血清白蛋白(HSA)在24.40—122.00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44×10~6L/mol.cm(BSA);1.32×10~6L/mol.cm(HSA)。对7个人血清样品蛋白总量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0.83%—3.02%,回收率
摘要
旦鱼鱼鱼鱼旦旦旦旦旦旦旦鱼鱼鱼旦.口闰鱼旦鱼鱼贝,.......旦贝............口口
90.90%一109.80%,且与医院双缩脉法结果基本一致。
第6章采用共振散射光谱法研究了酸性棕SG(ASG)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
应。在pH 2.93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一盐酸缓冲介质中,酸性棕sG与血清白蛋白结合
形成复合物,导致470nm处共振散射信号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清白
蛋白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
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o一o.56mg/L,o一0.55mg/L;检出限分别为::17.50此/L,
28.1卯g/L。将该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总量的测定,与医院双缩脉法结果基
本一致。
|
|
|
|
1 |
张爱梅,田林芹;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甲醛[J];分析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
2 |
童金强,上官云凤,喻克雄;协同增敏荧光光度法在双嘧达莫分析中的应用[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年03期 |
3 |
许俊英,杨伟文,王怀公;三元离子缔合物荧光光度法测定铊[J];冶金分析;1987年05期 |
4 |
文志明,王怀公;食用合成色素柠檬黄高灵敏度荧光光度法测定钯(Ⅱ)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年05期 |
5 |
杨梅,王化南,王辉,张强;胶束增敏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铝[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6 |
邓湘舟;何海群;曹玉葵;;荧光光度法测定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J];化学分析计量;2006年05期 |
7 |
张寒俊;;荧光光度法测定花生红衣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含量[J];中国油脂;2006年11期 |
8 |
王云;马红燕;张社争;张秦;;铝(Ⅲ)-盐酸洛美沙星荧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7年03期 |
9 |
孙雪花;高志均;管雨荷;林芳;;铁(Ⅲ)-甲磺酸加替沙星荧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冶金分析;2009年07期 |
10 |
卢凤莲;赵壁;陈宏伟;;氨合成球形催化剂中微量硫的测定—硫化氢发生荧光光度法[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1986年02期 |
11 |
贺立敏,任英;偏最小二乘法用于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铈、镨、铽[J];分析化学;1992年02期 |
12 |
张仁德,晁建会,王怀公;4,5-二溴苯基萤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铌[J];分析化学;1992年07期 |
13 |
张晶玉,杨金夫,任英,高丽云;Kalman滤波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4年05期 |
14 |
栗凤珍,张海青,杨家玲,尹长春;三辛胺分离富集荧光光度法测定废渣中微量铬[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6年03期 |
15 |
何一帆,王钢,赵中一,齐铭,何应律;在增效试剂存在下8-羟基喹啉-5-磺酸荧光光度法测定饲料中锌[J];化学世界;1998年05期 |
16 |
代钢,敖登高娃,乌兰图亚;荧光光度法测定抗生素依诺沙星含量[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7 |
谢彩霞;吴芳英;;2-氨-6-氯嘌呤用于亚硝酸根离子的荧光光度法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08期 |
18 |
张明丽;董学芝;张国胜;王明瑞;;钙黄绿素-钯(Ⅱ)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甲拌磷残留[J];分析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
19 |
王春燕;吴芳英;谢飞燕;;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酰胺基硫脲用于苯甲醛的荧光光度法测定[J];分析试验室;2008年12期 |
20 |
马红燕;高瑞;王海莲;;流动注射-荧光光度法测定依诺沙星[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