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腐败的根源及其对策
【摘要】: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腐败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具体而言,腐败是指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管理、事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等领域中的公职人员利用社会公共权力或职业便利谋取私利的行为。从腐败行为主体的性质、数量、科层分布状况,腐败行为的发生领域、目的、所触犯的社会规范,腐败的历史形态,腐败现象发生发展的轨迹等角度考察,腐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消极的社会历史现象,腐败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转型是腐败形成的现实根源,缺少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是腐败形成的制度根源,我国社会管理的复杂性是腐败形成的社会根源,执政党的不良作风是腐败形成的直接根源,国际腐败现象的潜移默化和推波助澜是我国腐败形成的外部根源。基于上述分析,反腐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反腐治标的策略是:运用政策、纪律、法律的手段,通过查案、纠风、抓大案要案和专项治理等方式,有重点分阶段地丌展反腐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明显成果,抑制住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势头,为反腐治本创造条件和营得时间。反腐治本的策略是:运用政治思想、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范手段和民主、法制、监督等政治制度手段,通过思想教育、制度创新和国际反腐合作等方式,营造反腐败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形成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机制,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基本实现政治廉洁、社会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