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刚度桩筏基础与地基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桩筏基础是软土地基上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其与地基土的相互作用是目前土木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的前提是对桩筏基础与地基土相互作用特征清晰、全面的认识。由于地基土与桩筏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目前的分析方法仍不足以完全揭示其规律,因此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型实验、对比研究等是进一步加深认识其力学特征的有效手段。实际工程中桩筏基础形式多种多样,筏板厚度、桩的平面布置、桩数、桩距、桩长、桩径,即桩筏基础刚度及其分布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取舍,所以桩筏基础的优化空间较大。
首先,本文对所采用的不同桩长、桩径桩筏基础数值分析方法及高层建筑变刚度桩筏基础模型试验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变刚度桩筏基础与地基土相互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1)比较分析变刚度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的结果与数值计算的结果,验证上述数值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2)分别对筏基、均匀布桩、变桩距、变桩长、变桩径不同布桩形式的桩筏基础分别进行数值分析,探讨桩与桩、桩与土相互作用的机理;(3)通过对比分析五种不同刚度桩筏基础的沉降、土反力、桩顶反力及桩身轴力等,进一步研究桩筏基础与地基土相互作用的机理,并进行优化布桩分析。
总之,本文通过先进的数值分析方法和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变刚度桩筏基础的沉降变形特征及其与地基土相互作用机理。对于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理论的发展、桩筏基础的优化设计、降低基础工程造价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
|
|
|
1 |
江杰;黄茂松;梁发云;顾倩燕;;桩筏基础相互作用非线性简化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
2 |
张文荣;张荫;姚谦峰;;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3 |
李克强;桩、承台和土相互作用的桩基加固方案[J];浙江建筑;1998年06期 |
4 |
党星海,杜永峰,狄生奎,李文娟,赵世伟,李华文;不规则平面桩-筏基础优化的一种简化方法[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5 |
陈亚东;宰金珉;戚科骏;;桩筏基础桩-土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J];建筑技术;2008年05期 |
6 |
潘健;王中华;;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同长度和直径桩的桩筏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7 |
王伟;李兴照;;竖向荷载下刚性板桩筏基础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
8 |
陈云敏,陈仁朋,黄海丹;桩筏基础相对刚度及合理板厚的确定[J];工业建筑;2005年05期 |
9 |
徐敏生;桩筏基础理论新成果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1994年02期 |
10 |
汪涛;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桩筏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1 |
余闯,宰金珉,刘松玉;基于差异沉降控制的油罐桩筏基础设计与分析[J];建筑结构;2005年05期 |
12 |
王伟;杨敏;;竖向荷载下桩筏基础通用分析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
13 |
莫志锋;;桩筏基础的非线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9期 |
14 |
高红升,茜平一;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计算方法[J];住宅科技;1995年12期 |
15 |
胡道华;桩筏基础计算与分析[J];天然气与石油;2000年01期 |
16 |
金振奋,陈云敏,干钢;高层主裙楼变厚度桩筏基础数值试验[J];工程设计学报;2003年04期 |
17 |
王莺歌;超高层筒中筒结构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现场实测与数值分析[J];工业建筑;2005年05期 |
18 |
卢家森,黄松梅;水平荷载下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
19 |
刘杰,徐晨,戎贤;软土地基中桩筏基础沉降计算的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20 |
宋荣方;梁仁旺;白晓红;;桩筏基础承载能力分析及模型试验设计[J];山西建筑;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