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潮》杂志的“三重世界”
【摘要】:《新潮》杂志作为“五四”时期应运而生的一份大学生自办刊物,对思想启蒙和文学革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响应,因此受到守旧的封建势力的极力攻击,而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化运动先驱在给予各方面支持和维护的同时也对该杂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本文从文本出发,以《新潮》杂志展示出的思想、学术、文学“三重世界”为着眼点,从“启蒙”的意义上把握《新潮》的精神内涵,展现其思想文化上的丰富性、复杂性,给予其思想史、文学史上恰当的历史定位,深化对“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价值追求的认识。
在《新潮》的“思想世界”中,本文从平等的视角、“破坏/建设”的思维模式以及带有青年学生特色的关注焦点三个方面,分析《新潮》杂志表现出的呼唤民众自我解放、破坏和建设并重、关注社会人生的思想特点,认为其深化了“启蒙”的意义,推动了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在《新潮》的“学术世界”中,本文概括了《新潮》学术化的基本风貌,指出了其学术化的两个表现——言说方式和比较的方法,以及探索改变中国人思维方式、精神世界和传统文化的学术化道路,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中肯定了《新潮》同人在“学术救国”道路上积极探索的独特意义。在《新潮》的“文学世界”中,本文从语言革新的先锋性、文学研究的自觉性和文学创作的开拓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潮》杂志在现代文学史上“代际过渡”的地位。
《新潮》以思想、学术、文学三种方式交叉演进,展示了以傅斯年、罗家伦等为代表的“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社会和人生严肃而深沉的感悟与思考。
|
|
|
|
1 |
丁三;;后五四时代 消失的启蒙者[J];国学;2011年03期 |
2 |
朱威;王达敏;;《语丝》中不应被忽视的重要作家——川岛[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
3 |
;日本十一月卖气榜[J];男生女生(金版);2005年01期 |
4 |
姚宏越;;浪漫自负与平和中正——解读闻一多与朱自清[J];海燕;2011年07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