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双酚—S酯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固化与性能表征
【摘要】:
本文以乙二醇单烯丙基醚、对羟基苯甲酸乙酯、6-溴1-己烯、烯丙基溴和双酚-S为原料,采用磺酰化、酯化和酰氯化的方法合成了三种不同的乙烯基双酚-S酯液晶化合物,并通过红外(FTIR)、核磁共振(1HNM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OM)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液晶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熔点、清亮点,得到其液晶区域范围。POM分析和XRD证明了二对烯己基醚苯甲酸对双酚-S酯液晶化合物和二对烯丙氧基乙氧基苯甲酸对双酚-S酯液晶化合物均为近晶型液晶,而二对烯丙基醚苯甲酸对双酚-S酯液晶化合物是一种向列型液晶。
以合成的二对烯丙氧基乙氧基苯甲酸对双酚-S酯为原料,采用氧化法合成了新的液晶环氧化合物4,4’-二[4-(2,3-环氧丙氧基乙氧基)]苯甲酸双酚-S酯(p-BPSAEB),并通过FTIR、HNMR、POM以及DSC对其结构和晶型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合成的液晶环氧化合物为近晶型液晶。用DSC对合成的p-BPSAEB与两种不同的固化剂4,4-二氨基二苯醚(DDE)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证明p-BPSAEB与DDE的共熔点为98℃,p-BPSAEB与DDM的低共熔点为74℃,并得到了活化能与转化率的关系与反应级数。
以p-BPSAEB为改性剂与脂环型环氧树脂y207共混,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N,N-二甲基苄胺为固化催化剂,通过DSC考察了不同液晶化合物含量共混体系的非等温固化动力学,得到了活化能与转化率的关系与反应级数。
|
|
|
|
1 |
Glenn H.Brown;孙守乾;邓朝丽;;液晶——变色的化学物质[J];世界科学;1985年03期 |
2 |
张彩云;高俊刚;张媛媛;;液晶p-BDAB的合成及其在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中的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3 |
张蕾;熊友情;杨增家;;液晶提纯方法综述[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4期 |
4 |
许青青,李良超,叶芹萍;环上双氟取代三联苯类液晶化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
5 |
沈永涛;要旸;产启林;冯喜增;;新型二元胆甾相液晶的超分子自组装比较研究[J];液晶与显示;2006年06期 |
6 |
叶春芳,荣国斌;2、5-二取代吡啶类液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液晶与显示;1995年02期 |
7 |
许强;林洁华;;含有偶氮基团和3-氟-4-氰基苯基的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8 |
吴诗聪,郑春阳;在紫外、可见和红外区液晶吸收光谱的测量[J];现代显示;1998年02期 |
9 |
李权;胡競丹;黄方千;赵可清;;新型含氧亚甲基和亚胺桥键液晶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
10 |
张芳苗;员国良;张晶梅;杨成对;;苯并呋喃类液晶的合成[J];液晶与显示;2010年01期 |
11 |
宁超峰,郭凯,郑世军,李自法;新的液晶性酚类化合物的合成[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2 |
武长城;杨姗姗;;直型和弯曲型双胆固醇基液晶基元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现代化工;2008年09期 |
13 |
霍莉;高俊刚;杜永刚;;双酚-F不饱和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4期 |
14 |
潘其维;陈小芳;沈志豪;范星河;周其凤;;无机-有机杂化树枝状香蕉形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8年07期 |
15 |
姚丹姝,张宝砚,孙秋菊,董森;芳香酯类三臂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
16 |
闫凌;杨增家;唐洪;;负性含氟液晶材料的电子轰击质谱分析[J];液晶与显示;2007年02期 |
17 |
魏西莲;傅式洲;王大奇;孙德志;尹宝霖;尹峰;刘杰;李干佐;;2,6-二亚苄基环己酮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科学通报;2009年05期 |
18 |
魏广辉;罗志武;程晓红;;棒状噻吩基液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云南化工;2009年03期 |
19 |
张建立;尚洪勇;梁晓;刘鑫勤;;苯并噁唑类液晶的合成[J];液晶与显示;2009年04期 |
20 |
尚洪勇;张建立;刘鑫勤;韩耀华;梁晓;;多氟二苯乙炔类负性液晶化合物的合成[J];液晶与显示;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