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美国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及其强国职能

夏玲  
【摘要】: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趋同化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扩散进程的加快,社会科学的通识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和提升。有关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和运行的基本规律性认识和建构与普适性价值判断和预设越来越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认可和接受,日益成为人类坦诚相见、互惠合作、共建双赢的坚实理念基础和可靠行为规则。正是凭借着这种对通识性社会科学理论的优选、提炼、组织和传播,美国高等教育日益显示出通才培养造就、社会统合协调的活力优势和强国功能,为世人提供了值得思考与借鉴的高校社会科学通识教育实践模式。 本研究以美国高校社会科学通识教育为对象,采取教育社会生态理念和国别专题框架与模式,对美国高校有关社会科学学科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形态与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和建构。论文在简要明确美国高校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简略追溯了美国高校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历史形态,较详细地考察分析了美国高校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现实形态的基本构成和主要特征,深入地探讨和揭示了美国高校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在培养世界公民、优化高教生态、强盛国家社会方面的重要功能。论文最后在概括总结美国高校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诊断性看法及解决对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铁勇;;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特点、功能与启示[J];教育探索;2009年10期
2 陈恩维;高宇;;美国通识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的变革及其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2期
3 王蔚虹;;高校大学生通识教育探析[J];科技资讯;2011年23期
4 董志学;;美国高校本科阶段通识教育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6期
5 洪艺敏;;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9期
6 熊平生;;美国高校地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其启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张东海;;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兼从全人教育角度理解通识教育内涵[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4期
8 孟永红;;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赵菊珊;娄延常;;大学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5期
10 张晓琴;;港台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内地高校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年36期
11 王连球;;高校强化通识教育的必要性、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9期
12 肖章柯;;应用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探微[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05期
13 张曼;张维友;;美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研究及其启示——以西班牙语教师专业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4 毕鹤霞;引入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5年03期
15 熊思东;;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群言;2007年07期
16 任长印;;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面临的挑战[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17 孔亚峰;;中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18 韦玮;俞建伟;陆开宏;;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类型与课程设置探讨[J];高教探索;2009年02期
19 廖伟;邓朴;;关于单科院校发展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8期
20 蔡景华;吴治国;;香港高校通识教育:经验与借鉴[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生;杜家政;;通识教育课程—力学工程[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冯翠玲;;美国高校管理探析及其启示[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雪;;美国高校农科本科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启示[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方鹏;曲福田;;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费筹措及中美差异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皮国萃;;从“专业”到“平衡”——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发展趋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向铁元;乔卉;彭辉;郭晓云;;本科教学中开设通识课程的必要性—“绿色电力”通识课程教学有感[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王连森;李静;曾斌;王秀成;;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多元文化关照[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君艳;严正;;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定位下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培养计划[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杜晓利;;美国高等教育布局的特点与启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康婷;;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启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禹;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燕;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彭永春;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洁;我国研究生事务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玲;美国社会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及其强国职能[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李波;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文小莉;美国高校的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赖亚曼;美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5 李月华;美国高校妇女学系/项目的课程设置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周小情;美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明强;美国高校竞技运动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杨迎春;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春慧;美国高校博物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武澎;美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练玉春;美国高校以新形态进入中国高教市场[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朱梅骄;美国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的几个动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杨舒怡;美国高校男女合宿,能禁得住诱惑吗?[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高纪;美国高校兼职教师占一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记者 张小军;“电子学习”将席卷美国高校[N];人民日报;2001年
6 袁亚新;美国高校排行榜张榜[N];科技日报;2002年
7 浙大留学服务中心;就读美国高校怎样申请奖学金[N];浙江日报;2002年
8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查卫平编译;盘点美国高校2004年度表现[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陈琳;扩张生物科学研究,美国高校“圈地”凶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卢林;美国高校“军备竞赛”为哪般?[N];文汇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